初春,华东某野战综合训练场,群山环绕,静寂无声。突然,3发红色信号弹冲天而起,一发发从普通大口径火炮发射的炮弹,呼啸着掠过长空,在激光束引导下直奔敌阵地,发发命中目标。
按照炮兵正常毁伤概率计算,一门普通火炮彻底摧毁一辆坦克,约需消耗18
0发炮弹,而这种新型末制导炮弹仅需一发。参与研制和发射这种新型末制导炮弹的部队,就来自有“战争之神”摇篮美誉的合肥炮兵学院南京分院。
(一)
炮兵,号称现代“战争之神”。60年前,当合肥炮兵学院南京分院的前身——“华东野战军特纵特科学校”成立时,全校只有5名略懂炮兵技术的干部和教员。而今,一代代师生不断跟踪和赶超现代炮兵前沿技术,培养和造就共和国优秀炮兵人才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已建立起了拥有1名院士、43名博士和177名硕士在内的一支高学历师资队伍。
刚起步时,学校没有足够的火炮,就用板凳和小车代替操作;缺少教员,就采用“小先生”互帮互学……战争的需要,逼迫着解放军的炮兵“学府”用“土办法”战胜了前进中的一个个困难。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某型末制导炮弹武器系统的问世,成为炮兵发展史上的一个突破性变革。当时,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搞出了这个尖端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刘怡昕预感到:我国炮兵早晚要走这条路。他先后到军内外几十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兵工企业和有关情报资料部门,广泛收集这方面的最新信息和动态,积累了几百万字的技术资料,并主持编写了这种装备教学培训的第一个教学大纲,第一本培训教材,第一套教学挂图,第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培训了第一批教学骨干……新装备到位后,1个月内就成功地组织实施了教学实弹射击。目前,这个武器系统的射击理论,已发展成为全军炮兵院校的领先学科。
(二)
学员14中队的104名同学永远也忘不了陶惟祥教员的最后一课。那天,课刚上到一半,陶教员豆大的汗珠就从脸上落了下来。他只是掏出手帕擦了擦,又习惯性地拿起黑板擦顶在自己的腰部。同学们见状,知道陶教员的肝病又犯了,劝他休息一下再讲。陶教员摆了摆手,以坚毅沉稳的语调坚持讲完了课。下课铃刚响,他就瘫倒在了讲台上……
3天后,当同学们含着热泪送别陶教员时,才知道他一年前就已是肝癌晚期。陶教员考虑到自己教的是毕业队,拒绝了停课住院治疗的安排,坚持在讲台上站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就是这些平凡而普通的教员,却用自己的心血、智慧乃至生命,托起了“战争之神”。
作为培养“战争之神”的学府,合肥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始终把课堂连着“战场”。某新型自行火炮武器系统,是我国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数字化远程压制武器。作为全军唯一承担自行火炮教学科研的院校,合肥炮兵学院南京分院主动介入这个武器系统的研制工作,先后完成了指挥软件规范性设计、指挥流程和功能设计、数学模型建立等课题研究,并在这个武器系统的编配方式、作战使用和装备保障方面积累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而据此研制的《某型炮弹武器系统作战使用及训练模拟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
在火炮的家族里,只有陆上火炮,而没有水上火炮。火炮能否实现水上浮渡和射击?这一大胆设想在世界没有先例,但却贴近实战需要。合肥炮兵学院南京分院没有在困难面前却步,他们联合多家部队和科研单位共同攻关,充分运用水上浮渡原理,对某型自行榴弹火炮进行了水上适应性改造,并研究出了各种水域条件下火炮的稳定性和射击精确性。在2003年冬天举行的成果现场鉴定会上,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4辆经过改装的自行火炮劈波斩浪,从容越过各种预设障碍物……与会专家评价,这一成果开创了我军自行火炮水上机动和作战的先河,对未来炮兵作战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发现即意味着被摧毁。对炮兵来说,及时、准确地发现并确定敌方目标所在位置就相当于完成了射击任务的一半。合肥炮兵学院南京分院采用GPS定位系统,先后自行研制开发了“某型炮兵定位仪”,具有自主快速定位、通信、指挥和导航等多项功能,适用于多个炮种、弹种,能够瞬间完成地面炮兵侦察、测地保障数据的处理,解决了炮兵在最短时间内获取精确炮位的技术难题。随后,他们又创立了“某型地面炮兵卫星定位系统作战应用体系”,填补了我军地面炮兵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作战指挥和保障的空白。
近年来,合肥炮兵学院南京分院先后有220余项科技和教学成果,获得国家和军队奖励,70余种训练模拟系统和配套软件在教学和训练场上大显身手。
60年来,先后有5万多名优秀炮兵指挥人才从合肥炮兵学院南京分院走出,走向边关哨所,走向海防前线。他们中有6000多人立功受奖,6人成为战斗英雄,70多人成长为人民军队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