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飞战斗机上的英雄团
这里,是英雄辈出的团队,这里,是试飞员的摇篮。他们,共和国最优秀的试飞员,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最先进的战斗机,实现了航空史上的“三大跨越”。中国空军特级试飞员李中华,中国空军某试飞团政委邹仲春走进《今日关注》演播室,为您将讲述英雄背后的英雄团队。敬请收看《今日关注》
图片说明:李中华与团长张景亭(中)、政委邹仲春(左)一起指挥飞行
现代战争的实践告诉我们,21世纪的今天,谁失去了天空,谁就失去了明天。为了明天,飞出中华天空的尊严,是当代中国军人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追求。
鲁健(演播室主持人):
各位好,欢迎收看《今日关注》。
随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歼十飞机的横空出世,一个危险而神秘的职业也被大家所关注,那就是试飞员。在歼十飞机的研制过程当中,其实试飞员的努力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试飞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他们要经过什么样的训练才能够承担这样的任务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位,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嘉宾:一位是中国空军特级试飞员李中华。你好,中华。
李中华(中国空军特级试飞员):
你好,鲁健。
主持人:还有一位是中国空军某试飞团政委邹仲春,欢迎邹政委。
邹仲春(中国空军某试飞团政委):
鲁健,你好。
主持人:中华实际昨天晚上已经来过我们演播室了,只是服装换了,换上了军装,而且今天把军功章和奖章也都带来了,但是其实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吗?
李中华(中国空军特级试飞员):是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主持人:这些奖章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上面最大的是什么,中间这个是什么?
李中华:这是军队颁发给我的立功奖章,就是军功章,这里有一等功、二等功和三等功。主持人:一、二、三等功的奖章都有。一等功是因为什么立的功呢?
李中华:一等功是我在歼十的定型试飞中做了一些工作。
主持人:所以领到了一等功。
李中华:对。
主持人:其实今天带来的这些奖章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能还有其它的一些奖章都没有带来。在节目一开始,我们还是先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胡锦涛主席到空军某部视察的时候接见李中华的场面,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
新闻背景:胡锦涛主席接见李中华
这些在中国航空界引以为豪的国产第三代战机,从它设计、研制到试飞,李中华提出的许多意见建议不仅使飞机设计制造更加完善,还提高了飞机的操纵性、机动性和安全性。
2006年3月25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视察空军部队时,亲切接见了空军某试飞团副团长李中华,称赞他是思想、技术双过硬的新型高素质的试飞员。
胡锦涛主席:你的事迹很突出,也很感人,不愧是思想、技术双过硬的新型高素质的试飞员,也不愧是我军飞行员的优秀代表。
解说:当时,胡主席还称赞了李中华牢记使命、为国奉献的政治觉悟,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进取精神,临危不惧、勇攀高峰的英雄气概,值得全军学习,也希望李中华牢记党和人民的重任,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和军事素质,为党、为人民、为军队再立新功。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胡主席在视察的时候跟你说“你的事迹很突出,也很感人。”你知道胡主席具体指的是哪件事吗?
李中华:主席亲切的接见了我,但是我觉得这份光荣不仅仅属于我,更应该属于我的战友,属于全体的试飞员,属于飞行员,属于试飞战线上所有的工作人员,更属于不断发展、不断强大的英雄人民空军。
主持人:这个事迹可能不仅仅是你一个人身上的事了。
李中华:我只是一个代表。
主持人:昨天你来的时候也讲了很多,因为每一个试飞员可能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危险,包括昨天你谈到的“520”,很多试飞员都要处理这样那样的一些危险事情。邹政委,你觉得胡主席为什么会对中华有这样高的一个评价?
邹仲春:主要是从中华所从事的这项工作,实际上从整个试飞员这个行业来说,试飞是个特殊的行业,而且试飞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胡主席对中华这样一个评价,其实是他对试飞员,尤其是针对这几年航空工业发展这一块所提出的一个赞扬。
主持人:像中华这样的试飞员在你们团有多少?
李中华:很多。
邹仲春:很多,在我们团里头是一个群体。
主持人:各个技术都能达到你这样的水平吗?
李中华:现在试飞员队伍人员技术力量非常的强大,而且他们能够胜任很多飞机的试飞,可以有充分的技术和心理上的能力,来完成党和人民赋予他的试飞任务。
主持人:邹政委是哪年到试飞团的?
邹仲春:我到现在是两年时间,这两年时间和试飞员打交道,从工作到生活整天都是在一起,团里头像中华这样的试飞员很多。
主持人:据您这两年的观察和了解,这个团里面能飞歼十的多吗?
邹仲春:现在我们团里头的飞行员大部分都能飞。歼十人机界面做的很好飞行员培养要循序渐进
李中华:歼十是个非常好的飞机,因为它先进,因为它人机界面做的很好,因为它功能很齐全,所以接受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而且所有的飞行员都对歼十有一种渴望,只要有机会,他们都会很好的飞行。
主持人:但是需要有什么样的水平才能够飞歼十呢?
李中华:当然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
邹仲春:飞行团通过改装、训练、准备、学习,还有其它的一些前期准备。
主持人:首先可能对歼十飞机的性能得全部了解,因为毕竟是电控飞机,可能跟以前的第一代、第二代还不太一样。
邹仲春:有点区别。飞行员要把一个新的战机飞起来,最起码从理论上对飞机有了解。再一个,个人在飞机技术上要有基础。第三个,自己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都要达到。
主持人:咱们试飞团的试飞员如果从专业性和技术性上,和美俄的这些试飞员比怎么样?
邹仲春:在专业这块差不多,因为大家从事的都是飞行或者是试飞这个行业,从基础的理论、基本的操作技术是相通的。只不过是因为咱们国家和有些国家相比,人家的飞机发展的快一点,咱们的飞机可能有一个过程,可能有一个代差在里头。
主持人:但是技术上应该没问题。因为我看到以前中华有些文章也介绍,去俄罗斯,包括一些高难度的机械动作,像眼镜蛇机动、失速尾旋,这些你都没有问题。而且很多试飞员都能做到。
李中华:实际上我们国家很多试飞员都有这样的能力。
邹仲春:咱们也有好多飞行员都能飞这些动作。
李中华:只要有这个需要,他们完全可以把需要飞的科目飞好。
邹仲春:这也是个基础问题。
主持人:像昨天我们说的低空大表速,这些都应该没问题。
邹仲春:对。
主持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数字,来具体的了解一下试飞团这个群体的成绩。
这个团先后有168人次荣立二等功以上和航空系统一等功以上奖励,有5人被选为党代表和人大代表,5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人获“科技进步特等奖”。另外还涌现出了以王昂、滑俊、王冠扬、李少飞、张玉梅、黄炳新等“试飞英雄”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这些都应该是你的战友,这些你都认识吧?
李中华:有一些是我们的老前辈。
主持人:都已经退役了,是吗?
李中华:有一些退役的,有一些也在团里。
邹仲春:都是我们团里面的。
李中华:都是团里面涌现出的英雄和模范人物。
主持人:可能以前他们也飞过第一代、第二代的战机,对吧?
李中华:对。
主持人:都做出过一定的成绩。
我们刚才也看到了,像很多的试飞员,他们除了获得过各种各样的军功章或者是其它的奖项以外,还获得过“国家进步特等奖”和“第一奖”。试飞员为什么会获得科技进步的奖项呢?
邹仲春:国家国防航空委设立科技进步奖这个奖项,是因为试飞员所试的飞机都是航空工业各个场所所生产的飞机,和国家航空工业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参与了这项工作,从研制、设计、试飞等等过程中,试飞也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环节。所以在进步奖评定的时候,试飞员在这里头占有一定的比例。主持人:对。我记得昨天中华也说到,试飞员其实每次试飞下来,也会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改进的建议提供给科研人员,是这样吗?
李中华: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整个试飞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达到设计要求的逐渐推进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和科技人员进行进一步的交流,能够发现飞机的问题,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我记得有一篇报道也谈到,你曾经在研制的过程当中,在飞歼十过程完了之后对飞机的灵敏性提出了一些建议,说这个飞机有点过于灵敏了,有一些改进方面的基础性建议,是这样吗?
李中华:对。实际上有一些东西工程师设计的非常好,但是工程师唯一不能做的就是不能上天真正去飞行,就需要试飞员把这种感觉告诉工程师,能够真实的反馈过去。
主持人:对,而且提出来的建议,确实在研制的过程当中对飞机的改进是起到了作用的。
李中华:对,这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邹仲春:实际上,目前的试飞员在参与飞机设计、制造,包括试飞过程当中,是全过程参加的,不仅仅是试飞这个阶段从飞行中发现问题,而是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参与进去了。
主持人:对。下面我们可以来听一听,研究院所的专家是怎么评价你们试飞员的。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刘选民:
现在的空军试飞团是一个专家型的试飞团队,是一支非常英雄的团队,真正思想素质过硬,作风非常优良,技术水平也非常的扎实,同时有很强的事业心。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飞机所副所长孙勇军:
试飞员有一种征服精神,李中华是一个代表。正因为试飞团这么一个群体,都有一种征服的愿望和欲望,所以我们很多的新机都在这里面产生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记录。
试飞员是一个专家型的团队
主持人:我们看到这个短片当中,第一句话的评价就是“试飞员是一个专家型的团队”。试飞员要成为专家才行。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成为试飞员?
邹仲春:试飞员是从部队的飞行员里头挑选出来了的,称试飞员是一个专家,我在前面也讲了一句话,试飞员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试飞任务的。从目前飞行员的素质,像李中华这一批飞行员在开始挑选出来的时候,从双学士学位的地方大学生毕业以后,具有一定的功课理论知识,或者丰厚的基础理论知识。
主持人:就是说,他们在挑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些理论方面的准备了。
邹仲春:像他在大学里学的就是发动机专业,相似于这样的。
主持人:而且以前都飞过。
邹仲春:从大学毕业以后挑到部队,到部队之后又进到部队的航空院校进行训练,完了以后再到试飞部队来,这是航空理论和大学基础理论完美的一次结合。到飞行部队以后,飞行理论和试飞理论有一次完美的结合。随着试飞经验的逐步增长,把试飞理论、飞行理论和设计、制造、研制又融合在一起,有三次飞跃的过程,使他们逐步从一个大学生到飞行员,再到试飞员,继而到试飞专家。
主持人:所以想成为专家型的试飞员还不太容易,像您刚才说的得有三次飞跃才行。
李中华:实际上在我们试飞员队伍中有很多试飞员都是专家型的,而且现在这些年轻的试飞员也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主持人:还是有大批的后备人才。
邹仲春:前面一代、两代机试飞的时候,试飞员就是从高中生毕业以后到部队当飞行员的,是直接走过来的。新一代试飞员最起码比他们知识、基础这块要丰厚的多,走这条路可能走得更短一点。主持人:如果成为专家性的试飞员,最起码理论的储备和基础这块起点可能稍微再高一点。
邹仲春:对
主持人:昨天我看了你们参加人民网、新华网和军网的网络互动,我看到有网友在里面也提问,说试飞员要经过什么样的魔鬼训练,才能成为合格的试飞员呢?
邹仲春:实际上,这和飞行员是一样的,试飞员毕竟还是一个飞行员,只不过是因为试飞这个行业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叫试飞员。
主持人:一般训练项目和飞行员差不多,是吧?
邹仲春:基本上是一样的,第一,要经过专业航空、试飞理论培训。第二,身体锻炼。这是最起码的,要保证的。因为试飞这个特殊行业的风险性相对来说比飞行要高一些,所以心理素质这块要强化,通过实践的锻炼要更多一点。最起码这三点要达到。
李中华:另外还有专项的培训。根据飞行的职业特点增加进去的,其它还包括一些心理方面的培训,主要是训练试飞员或者飞行员的心理素质。
主持人:对身高、体重方面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李中华:也有一定的要求,但不是特殊的。
邹仲春:从军人选拔的时候,最基础的,你不能太低了,也不能太轻了。
主持人:其实这不是说试飞员了,是作为军人选拔的时候,初选的时候就应该有的。
邹仲春:进入到部队之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主持人:有一个基本的条件了。飞歼十之前都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呢?
邹仲春:歼十作为新的国产第三代机,应该叫新飞机。如果作为飞行员在飞这个飞机的时候,前面的准备和其它飞机的准备应该都是一样的。从飞机的理论性准备、了解你今天飞行的科目,以及科目的准备。在试飞这一块我们叫做当天的任务单。你今天要做飞什么科目,要做什么动作,空运、各航线、高度等等,科研人员给你一个交代,你自己要把这一套东西协调的安排一下,安排以后,自己要准备好,接下来就是自己的身体准备。
主持人:中华在第一次飞歼十之前,自己有没有专门做一些特别的准备?
李中华:这些准备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理论方面的准备。第二个是技术方面的准备。第三是心理方面的准备。这些过程在飞之前必须要准备到位。
主持人:好,刚才我们也是请两位谈到了飞歼十之前所做的一些准备,包括之前的一些训练。那么,到底他们平时除了训练和工作以外,生活是怎么安排的呢?稍候我们再接着谈。
音乐片:现代战争的实践告诉我们,21世纪的今天,谁失去了天空,谁就失去了明天。为了明天,飞出中华天空的尊严,是当代中国军人的庄严使命和神圣追求。
新闻背景:走近试飞员
驻扎在中国阎良的中国空军某试飞团是中国惟一的新型飞机试飞权威机构,它为所有国产飞机发放“准生证”和“通行证”。试飞,是充满危险的行业,李中华就是这个英雄集体中的一员。
试飞员们驾驶的飞机是还在研制探索阶段的“试验品”。设计师为飞机设计的任何指标,只有通过试飞员一次又一次逼近极限的试飞验证,发现不足后改进、再改进,才逐渐成为可以交付部队的“成品”。
离极限太远,将无法测出飞机的可靠性和先进性,但接近极限时,每向前一步,后果都是未知的。据统计,中国的重点型号试飞过程中,平均每10分钟就会出现一个故障,最短的1分钟,上了飞机就出现问题。
30多年来,中国空军某试飞团的试飞员们共遭遇并化解险情3000多起,其中重大险情达246起,绝大部分都被试飞员们一一化解。试飞员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
主持人:看了这个短片,我们都知道试飞员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平时你们在防范风险方面都有哪些细节上的准备?
邹仲春:试飞的风险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可知性的风险。新机出来以后,知道飞行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主持人:是预知的。
邹仲春:对,一种是不可预知的,就是偶然发现的东西。
主持人:像昨天中华谈到的“520”事件,就完全属于是偶发性的,突然之间飞机休克了,按哪个电源都没用了。
邹仲春:对。像低空大表速、飞机的颤振、结构强度的试飞是早就知道的,就是已经知道它飞到这个时候很可能要出现问题。是这两种情况,可知性风险的防范就是前期在地面上做的飞机对飞机的准备,飞行员自己的一些在空中操作的程序、操作的动作、机会的把握的准备都是做得很细的。可能还有科研人员和飞行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准备更多的一些,从理论、飞行技术、动作要求上都有很多准备。不可预知的风险,偶发性的这些东西,那就纯粹是靠飞行员自己的素质和经验了。
李中华:实际上,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现在地面的实验手段越来越完善,很多风险可以在地面通过一些风洞实验、模拟器的一些实验,这样可以预先的进行一些预测。
主持人:就是计算机的模拟是吗?
李中华:对,可以进行一些预算研究。
邹仲春:再加上一些风洞实验,新机出来先让风洞吹一下,看看它的启动性能、气流,这一块都一个过程。
主持人:这些都是属于可以提前准备的。
邹仲春:都是预知的,想到了先测一下,到底是怎么情况。
主持人:就是把可预知的风险全化解到地面的项目当中,通过模拟手段就把它完成了。
李中华:对。飞行实验是一门科学,所有这些活动其实都有非常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另外也有一些相应的手段来完成。
主持人:越是有高风险,越是有非常严谨的科学作为保证。
李中华:对,
主持人:所以歼十也创造了一个奇迹,就是整个试飞的过程当中没有掉过一架飞机,这确实也是一个奇迹。
邹仲春:对。科技发展到这一步,从科研人员的努力,几年的心血,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不仅是飞行员飞的情况,很多工作都化解在地面了。
主持人:你们工作是非常的辛苦,不知道平时的生活怎么样?因为你们是住在陕西的阎良,这个地方离西安很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一个小城是吗?
李中华:是一个小城,是西安市的一个区。
邹仲春:把阎良比作“西雅图”,想象西雅图是一个飞机城,阎良目前也是一个以航空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主要是一个航空工业基地,它有设计、制造,包括试飞,整个是一条线。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短片一起到阎良这个地方看一看。新闻背景:阎良:中国的“飞机城”
阎良的大街小巷,繁华的十字路口、企业办公楼前,飞机模型随处可见,一些街道大都是以航空或飞机专业命名的,就连蹬三轮车的后背上也写着“中国飞机城”字样。这里集飞机设计、研究、制造为一体,由飞机设计院、飞机制造厂、试飞研究院等几家单位鼎足撑起这座现代化飞机城。并且唯一的新型飞机试验飞行的权威机构——空军某试飞团也驻扎在这里。从1956年,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高亚音速歼击机出厂,中国空军开始有了试飞员,到1974年空军某试飞团在阎良正式组建,再到今天,一批批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在阎良试飞了共和国的全部战机。
主持人:从短片来看,环境非常的优美,不知道生活怎么样。因为我知道中华的妻子潘东兰原来是在东北,后来组织上给你们调到了一起,解决了两地分居的问题。现在在你们团中,两地分居的问题还多吗?
邹仲春:基本上都解决了,就是个别年轻的、刚来的没有。因为部队有一个政策,飞行员到一个地方部队以后,首先要解决一些后顾之忧。
主持人:最大的后顾之忧已经解决了。
邹仲春:最大的后顾之忧现在说就是夫妻分居两地的问题。解决有两个政策,一个是有一些飞行员的家属就是部队的军人,这样就调过来,办调动,像潘东兰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这个好办一点。
邹仲春:还有在地方的一些教师、企事业单位职工也调过来,调到地方单位。
主持人:这个后顾之忧解决了,但是生活上的,比如平时除了训练,你们都在做什么呢?
邹仲春:正常的安排是这样。在飞行之外,按照要求要有一些思想教育活动,还有文化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正常的,必须要安排的。按照规定,每天飞行员有一个半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这都是必须要做的。
主持人:中华你自己觉得呢,觉得平时除了执行任务以外,平时的生活愉快吗?
李中华:我觉得非常愉快,尤其作为试飞员,很愉快。因为他能够飞喜欢飞的飞机,另外业余时间可以做想做的事情。像刚才政委讲到的,可以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进行一些文娱娱乐活动,也可以进行其它的一些交流。
主持人:而且昨天晚上我们电视采访的时候,我们看到,你们夫妻有时间还经常一起出去逛逛,共渡一下浪漫时光。
李中华:这都有。
主持人:最后问你一个问题,歼十的任务执行完了,是不是下面一个新的任务又快来了。
李中华:这是试飞员所必须要面临的一些任务。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两位嘉宾今天能够来到演播室接受我们的采访。也同时感谢观众朋友们收看本期的《今日关注》,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