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等民有道理 刘和平别着急
前段时间一直躲起来写《品三国》(下),年也没过,也没能给大家拜年,实在抱歉!趁这两天还能喘口气,先向大家问个好,陪个不是。
昨天在贴吧潜水,看到土等民兄弟的一个帖子,说的是曹操为什么会向孙权提出要杀张昭。这也是许多人一直想不通的一个问题,而土等民的解释十分在理,令人信服。实际上,由于年代久远,陈寿作史又惜墨如金,许多事情语焉不详,历史真相其实已被尘封,疑团反倒很多,很需要后人破译解释。可惜学界也是述者多,作者少,因此土等民对张昭一案的解释就难能可贵。我建议他将此类心得都写出来,正式出版,必将有益于史学的研究。至少,我是会去买一本,认真拜读的。
顺便也向土兄弟提个建议,就是希望我们能够达成一个共识:自己有道理,不等于别人没道理。人文学科不同于自然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真理只有一个。日心说成立,地心说就得退出历史舞台。人文学科则不一样,比如性善说和性恶说就可以并存。事实上,在人文学科领域,往往是争论的双方都有道理,却又互相冲突。但正是在这种各自有理的相互冲突中,我们的思想得到了磨砺,我们的智慧得到了启迪。这就是人文学科存在的意义。
因此,我主张,在人文学科领域,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但不能强求别人同意。每个人都可以对别人的作品和观点提出批评,但不能强迫别人接受,强迫别人改正,更不能强迫别人在第一时间回应。就算是犯罪嫌疑人,也有权保持沉默么!何况学术讨论原本就可能各自有理,完全可以平等对话嘛!比如土等民对我的批评,就有一些观点很有道理;漆翔冰对土等民的批评,我看也有一些观点很有道理。怎么就不能心平气和地求同存异呢?比方说“以人为本”的问题,漆翔冰认为我引用权威说法,即便错了也错不在引用者。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连权威说法的引用也要追究,学术研究将在事实上变成不可能。但我也愿意赞同土等民的批评,由我自己来承担责任。道理也很简单:消费者如果买了不合格产品,他们是只能找商家,不能找厂家的(按:本文发表后,有网友指出:依照《消法》,消费者也可以找厂家。所以前面的话,又算我一处硬伤。特此保留,以示警戒)。
所以,争论有好处,但要有一个好态度,那就是互相学习。我在土等民那里学到了很多,也希望土等民在漆翔冰那里学到一些,比如学学他的现代感和逻辑性。我曾改《攻心联》云:“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书非好辩;不审势,即褒贬皆误,后来治学要深思。”愿以此与大家共勉。
其实对于批评,回应太快也未必是好事。比如最近媒体上热炒的所谓“刘和平回应易中天”,我看了就好笑。因为我根本就没看过他的《大明王朝》,也从来就没批评过他,哪来的“回应”?我说嘉靖、海瑞的那些话,都是好几年前写的,早就发表了,并无针对性,与刘和平先生何干?无非媒体要无事生非罢了。这样的“当”,我看以后还是少“上”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