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樱花开无主——京都哲学之道
京都整体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城市中心有千年古都遗象。城外,东面有东山景区,西面有西山名物,北山从西向东排着嵯峨、御室、衣笠、鞍马等等名胜,南面一条大河宇治川,两岸又有诸多古都遗迹。
京都那些世界著名的“国宝”“文化财”,比如金阁寺、银阁寺、清水寺、岚山等等便是这些景区的“点睛”之处。而这些响当当的旅游名胜之外,还有一些特别有韵味的地方,非常有名,但是,不如金阁寺等那么招摇,非常精彩,又绝无银阁寺那样名票昂贵。
京都哲学之道就是这样的地方。这是一条极小极小的小路,全长1.6公里,仅仅是一天散步人走出来的小路,但是,因为走这路的人很有名,后人便以这位漫步者所从事的专业命名了这条小路。想当年,那几位京都大学的思想家,为了让思想冲破牢笼——躯体的牢笼、社会的牢笼、世界的物的牢笼,在此漫步,至今人们依然可以在这条小路上“自助游”。
世界万物,全是多元多面的,一旦被命名,人们往往只是用这个命名之词所带的“主题”联想这个客观之物,那些同样重要的构成元素往往忽略。
构成“哲学之道”名头的因素,除了行走其上的“主人公”之外,还应该有其它种种。比如那一年一季的樱花,便是传播“哲学之道”盛名的使者。而此地樱花之所以格外艳丽,又是因为这些美丽的樱花种植在京都著名的琵琶湖疏水渠道两侧。琵琶湖疏水渠是京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建的一条水渠,它把日本最大的一个内湖的湖水引向古都。京都至今山明水资,其功劳要有一大部分归于琵琶湖引水工程。
有水,樱花更清,水清,樱花更艳丽,清水源源不断,樱花就更是一年比一年烂漫,至此,自然之物的樱花和哲学家的漫步既分离又相谐,渐渐的,樱花自身竟也成为年年到此一漫步的哲学家了。
遗憾的是,年年樱花到此漫步的时候,“哲学之道”忽然就会涌来一大堆像我一样的庸人俗人,在渠水旁、在树下,涌动的人头真煞风景呀。请勉强看看图片吧
20070316晨
这些年,穿者和服赏樱花,比较稀罕了。
图片后方,山上有一个“秃斑”,那是京都8月15日奇观“五山送火”之一“火”。
这是琵琶湖引水渠的一个支流,“哲学之道”夹岸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