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伯克利大学的访问学者、前美国奈特-里德公司东京办事处负责人迈克尔·齐伦齐格在《遮住太阳:日本如何塑造本国迷惘的一代》一书中写道,日本由盛转衰绝非偶然。齐伦齐格认为,日本文化鄙视个性,偏爱电影《复制娇妻》中机器人妻子般的顺从。在这种文化的重压之下,日本像一只笨拙的雷龙吃力地迈入因特网时代,在这个需要企业家的机敏和创造力的时代,日本的经济模式已经完全过时。美国《波士顿环球报》最近刊登一篇该书的书评,题为《分析日本除了将未来关在门外,还为经济付出了哪些代价》,摘要如下:
1992年杰西·布朗竞选总统时曾预言,日本作为全球超级经济体的时日不多了。在当时看来,这似乎是布朗又在对自己说些奇怪的悄悄话;而如今,布朗看来像是位预言家。当初这轮“升起的太阳”的经济之光曾一度令我们萎靡不振,而在日本经济经历了14年的衰退和低迷之后,那段日子的记忆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遮住太阳》一书中记载了大量轶闻趣事,并对整个日本民族进行了心理剖析。正如齐伦齐格所写,适应环境能力最强的日本公民恐怕是风靡日本的科幻怪兽哥斯拉。日本孩子在不健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父母几乎很少过性生活,而父亲为工作四处奔波难得归家,于是许多日本男子在母亲的溺爱下变得感情脆弱。日本人从学生时代起就要学会顺从承受不健康的压力,校园暴力——其残忍程度远远超出美国家长们的设想——被视为品格培养。其中的极端例子为:一个15岁的孩子遭人痛打,身上多处被烟头烫伤,不得不送往医院治疗。
本书对蛰居族着墨颇多,估计日本有100多万蛰居族,几乎都是男性,他们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终日蛰居在卧室中。齐伦齐格写道,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对一个衰败社会的理性回应,这个社会欺侮年轻人,排斥富有创造力的独行者。不过,他对蛰居族的同情似乎稍嫌牵强。尽管他笔下呈现的日本暗示这可能不是你愿意居住的地方(至少如果你深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但这些自闭者的反常行为似乎是个例,不具有代表性:若干人曾经攻击甚至谋杀自己的父母。根据齐伦齐格的计算,蛰居族仅占日本人中的一小部分。
齐伦齐格写道,在强调个性和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美国,蛰居族“也许最终只能编写电脑游戏、做木工活、开发不起眼的软件程序、或在网上写写博客”。情况或许如此,但一个需要母亲将饭菜放在卧室门口的男人恐怕连这种工作也很难找到。
眼下,日本的经济正处于多年来的最佳状况,外行很难判断齐伦齐格作出的日本将面临长期衰落的预言是否有理有据。难以预测的事件可能影响日本的经济和文化心理。有关面临朝鲜威胁日本可能重新武装的猜测是一个例子;与美国的汽车相比,日本汽车制造商生产的节能汽车在应对美国居高不下的油价方面准备更加充分,这又是一个例子。
这本书的论点——美国一如既往地支持日本这个摇摇欲坠的盟友可能只会将亚洲其它国家推向蒸蒸日上的中国的影响之下——发人深思,但人们对此没有进行充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