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美国一超独霸的局面真正形成,美国依仗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众多盟国的支持,开始在全球进行排除、打压异己,为自身利益而举行的多次军事行动,并且取得了自己以较少的伤亡代价获得巨大的战争利益。
在美国取得这种战绩的情况下,各国军事专家较多地把这些归功于美国高科技战争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不可否认,高科技战争确实有别于以往的战争,科技领先的一方能够较好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但是根据笔者对战争的理解,美军取得的这些战绩不能够完全归功于美军的高科技,至少,美军并不象大家想像中那样牛!下面我来具体分析。
战争从字面意义来看,是一个过程,包括对作战对象的确定、战争动员、战争准备、战略布署、军事集结、后勤保障、军事打击计划的制定,推进路线等(因本人只是军事爱好者,非专业人员故无法一一例全)。从美军的几次战争来看,也没有走出这一系列的战争步骤。对比这几场战争,美军凭借其全球军事的存在,轻松完成了战争的前期布署,并且各盟国也为美军的军事行动提供了良好的后勤支持,虽然国际、国内也有反对战争的呼声,但美军依然对其它国家进行了先发制人的打击。
关键就在这里,大家都知道什么是逆向思维吧?如果在美国确定战争敌对国的时候,或者说有情报显示将成为美国打击对象的时候,就及早下手,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在美军的战争准备、战争布署、军事集结、后勤保障阶段对美军进行打击,那么美军就不可能那么轻松取得巨大的战争利益,各位可能会认为笔者夸夸其谈,不切实际,那么我可以很认真说:
1、先发制人,古来即有,不是美军的专利,只要是敌对国,那么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将取得至少是战争前期的有利局面。二战中,德国的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70年代对越反击战等,虽然先出手的国家都是以战争失败告终(对手有足够的战略纵深与战争潜力),但都取得了出手的有利局面,使对方受到较大的损失。历史上更多的战争表明,先发制人甚至可以将一些战略纵深小,战争潜力小的国家或地区直接消灭(德军在欧洲的闪电战;德军奇袭法国,法国马其诺防线的失效,导致法国这样的欧洲大国沦陷)。
2、先发制人的主导思想是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对敌对双方的实力并无特殊要求,只要符合条件,就能进行,只是规模大小的问题。毛泽东领导的游击战,其实就是一种小规模范围内的先发制人战术,使得对方无法有效的按计划部署作战,疲于应对。现在美军在伊拉克伤亡不断增加的情况,也正是由于伊拉克反美武装不断在自己有利的小范围内对美军采取的先发制人战术的结果,这样伊拉克反美武装就能在有利的局部地区对美军主动出击,而这局部地区的美军就处于被动防守状态。
3、当实力强大的两国进入敌对状态,一方任由另一方完成战争的部署和准备,那才是不切实际的,除非是另一国出现了问题。随着战争信号来临,间谍与反间谍、侦察与反侦察、部署与反部署、破坏与反破坏、补给与反补给......就象一对孪生兄弟如影随形,只要是对己方有利,那么先发制人作为一种达到目标的手段,双方均可使用,并且反复使用。由这一点来看,美军如受到对方周密部署的先发制人打击,同样会受到重创。当前,航母作为美军霸权的象征,常会出现在一些热点地区,以显示美国力量的存在,这种霸权是建立在没人敢于对美国舰队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前提下的,但航母战斗群并不是固若金汤不可摧毁,甚至由于目标过大,更容易成为现代战争中第一个被击中的靶子。
总结:高科技战争条件下战争主动权的重要意义仍然存在,追求高科技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因此,打破美军神话,一是要有敢于向美军开炮的胆识,二是要有装备技术的支持(其它条件也需要,但不在本文中详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