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出国留学,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眼界,从而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是许多家长的想法。但对于那些尚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其判断能力和价值观取向都尚未成熟,在出国“镀金”这一美好景象的笼罩下,往往容易迷失方向。一些中学生出国求学后,由于各种原因,并未能顺利完成学业,反而虚掷了光阴。
学生:出国前心态摇摆不定
现年17岁的小梁家住北极广场,由于家中已有不少亲戚陆续移民出国或留学,小梁的父母也打算让她先去澳大利亚闯闯。
去年,她凭着自己的优异成绩刚考上市内一所高中时,父母就高兴地把打算让她出国的计划告诉了她。只等各种手续办齐,就可以飞到大洋彼岸,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开始新的生活。自从知道自己将要出国后,小梁更加认真地学习英语,假期还参加了阳朔的口语训练夏令营,以期出国后能迅速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
看着女儿学习英语的热情如此之高,父母更觉得为女儿安排的“镀金”之路是明智之举。
小梁为了更好地学习英语,偷偷地在生物课上看英语书、在地理课上看英语书。她觉得这些副科课程已不再重要,老师的教导也不放在心上。小梁觉得自己的英语基础已比较扎实,但要熟练掌握口语还需一些时日。她非常苦恼地向刚去荷兰留学的表姐联系,表姐告诉她在国内学英语主要是没有语言环境,“如果到了国外听别人说得多了,加上自己原来的基础就OK了。”
“既然自己快要出国,英语的基础也可以了,外国的文化和我们不同,所学的知识也不一样,为什么还浪费时间学现在这些呢?”小梁终于松了口气,上课时常开小差,想着国外那些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成绩也一落千丈。
升高二时,学校每年一次的调整将小梁分到了一个平均分相对较低的班级。分班后,她自责地哭了整整一天。因为出国的手续短时间无法办齐,现在的她面临两个选择:继续做老师和同学眼中所谓的“低分生”,尴尬地等待出国;或者重新调整学习态度,争取转到尖子班做“高分生”,迎来出国的日子。
家长:中学生出国主要为避开高考
对于送子女出国这个问题,家长们也持有不同的观点。
家住七星花园的刘女士有两个小孩,她的小女儿在02年读高中时就去了德国留学。“做父母的哪个不心痛哟,担心到了国外没人管容易学坏,我们也是想了好久才决定的。那边有亲戚,可以帮照顾嘛。”、”刘女士坦言,大部分原因是为了避开高考,才狠心让女儿小小年纪就飘洋过海。
国内高考压力、大学院校扩招、就业人数增多与实际需求不对等的比率,让刘女士感到女儿的未来充满不稳定因素。她说,大家都觉得女孩子有一份固定踏实的工作就行,但若是考公务员,有些热门岗位只招1-2人,居然有近100人报名,真是“百里挑一”。做医生或教师的话,目前的形势都让分别从事这两个职业的人感到双重压力。而国外宽进严出的在学教育体系让大家觉得希望较大,虽然出国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但在国外能够顺利毕业的“海归派”回国后含金量较高,择业面也广。
68岁的龚爷爷是中学退休教师,他的儿子在高新区一家企业工作,有条件送孙子出国读书,但龚爷爷父子俩都表示目前还未考虑过此事。他觉得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年轻人用一辈子都学不完,不一定出国才能成才。
龚爷爷不太赞成小孩在未成年时出国。他说,如果小孩缺乏自理能力,就难以站在相同的角度来体会和理解长辈的辛劳。同样,到了国外,缺乏自理能力就无法适应生活,缺少朋友间的沟通,为了排遣孤独的求学生活寻求新奇和刺激,小小年龄把握不住,容易误入泥潭。没有父母在身边引导,如果孩子的性格变得偏执,不懂得感恩,反而埋怨家人把他“丢弃”在异国他乡,适得其反的结果是父母的初衷吗?
老师:过早出国需慎之又慎
当然,不能否认,少年留学生中不乏优秀者。伟人邓小平16岁赴法留学、我国第一条铁路建设者詹天佑12岁留美学习,他们巨大的成就与从小就表现出的勤奋好学不无关联。但这样的例子在目前来说还是少数,许多家长也没有对孩子提出如此高的要求。
在南方一些城市,中学生的出国率占到了所有留学人员的70%以上,大有一片蔚然成风之势。国内学生资源的外流也使得这笔可观的教育资金流出。
首都师大桂林附中的全副校长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说,未成年的学生正是需要培养亲情的关键时刻,他们在成长中需要得到大人的关爱,有了爱心才会有责任心。如果此时远离亲人,亲情疏远,孩子容易变得冷漠。此时的孩子一方面依赖家人,一方面又想要独立,到了国外开放的氛围中,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孩子就会沾染不良的习气。其实,国内在基础教育这方面做得比较扎实,建议学生最好在大学毕业后留学,这个阶段求学,实践、创新的机会较多,成才率相对高一些。
“有一个家境很好的小孩在初中时就被家人送去俄罗斯,因为学业原因半途回国,勉强在桂林拿下了大专文凭,最后还是要父母操心才安排了工作。这样的出国无异于多走一道弯路,耽误了宝贵时间。”全副校长说,家长此举也是想让孩子独立,但锻炼独立能力可以去寄宿学校,出国不是唯一途径。
该校一位高中组老师也表示,一些孩子在家是“小皇帝”,出国后却要自己动手,一时间肯定难以适应。有的家长在做决定时也没有考虑小孩的实际情况,不是因为需要留学而出国,而是因为出国了才留学。该老师也同样建议学生在大学毕业、或工作一段时间后视情况再出国。
家人、学校和社会是孩子在成长中依托的堡垒,缺少一样就会出现倾斜或崩塌。未成年人独自出国是否有明确目标?家人是否经过深思熟虑?过早出国还需慎之又慎。(陈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