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全国专家组对由河南省承担的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工程进行了综合评审验收,确认该项目经过五年认真实施、达到了预期目标,完成了原定各项科研攻关任务,找到了中国小麦大面积高产的途径,取得了丰硕成果。
经过五年的科技攻关,1万亩高产样板田平均亩产超过600公斤,这样大面积的高产在中国和世界小麦栽培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10万亩试验区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100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达450公斤以上;1000万亩辐射区平均亩产超过400公斤。以上四类试验区五年总计增产58.4亿公斤。
“小麦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是原国家科委根据中央关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粮食供给问题的战略部署,在1995年第九个五年计划开始时确定的一项被称之为重中之重的科研项目,由河南省承担。同时还在另外四个省开展了水稻、玉米、大豆、棉花大面积高产试验。
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此项目非常重视。在国家科委领导下,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拨出必要经费,针对河南和全国小麦生产中出现的影响大面积高产稳产优质的几个带有关键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技术问题,组织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联合技术攻关。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始终依靠和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由省内外小麦专家组成的指导组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由中青年技术骨干为主体,进行各项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在试验区确定上,注意发挥地方积极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用招标办法,确定在河南省偃师市搞1万亩超高产试验田,在新乡、焦作、周口、许昌等地搞10万亩试验区、100万亩示范区和1000万亩辐射区。凡承担任务的地区都与上级签订责任书,每个科研项目都有分解量化指标,并遵循科研与示范相结合,专家与农民相结合的原则,一切落到实处。
在持续五年的大面积高产开发试验中,除每年按照年度要求进行检查总结外,还不断进行阶段性和专项研究分析。许多处在第一线科研人员五年不离麦田,从种到收天天到田间观察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经过5年的研究开发:一、筛选出了一批高产优质品种。连续大面积种植,证明温麦6号、偃展1号、温2540等具有亩产600公斤以上潜力;周麦13、12,豫展1号、新麦9号、济麦1号、内乡188等具有亩产550公斤左右潜力。二、建立了全程指标化小麦超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提出了各个栽培阶段的管理决策方案和技术措施。形成了小麦“两组三段”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体系。三、在小麦施肥与灌溉研究方面也有新的突破,提出了超高产麦田土壤肥力指标,找到了不同类型地区高产小麦需肥规律及土壤供肥特点、需水规律及麦田水分动态特点。四、培养提高了一大批掌握小麦大面积高产技术的农业科技人员,大大提高了试验区农民的科技水平。据了解,参加此项工程的农业科技人员达950人,其中高级职称的230人,中级职称的440人。他们撰写学术论文230余篇,获得科研成果20余项,培养出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人。直接参加培训的达532万人次,小麦亩产400至600公斤的全套技术已为不同试验区农民所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