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免疫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光明日报讯(通讯员王坤、郑红蔓记者杨永林)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第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主任金伯泉教授等在成功地克隆出人体重要的免疫膜分子——人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TA1)全长新基因之后,连续克隆出灵长类动物的PTA1基因,并首次系统阐明该分子的功能。有关研究的鉴定及编号已在2000年第七届人类白细胞分化抗体协作会议上公布。

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是我国学者在世界上首次申报并获准的新的CD编号。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免疫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在日前揭晓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标项目中,该项研究获得重点项目资助。

1997年金伯泉与澳大利亚纽卡绍尔大学本茨教授协作,克隆出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的全长编码基因,并证实其为一种由336个氨基酸组成的新的免疫膜分子。在此基础上,他再接再厉,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克隆了猿、猴等灵长类的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分子,发现该分子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高度同源性,并且对自然杀伤细胞和杀伤性T淋巴细胞活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揭示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分子作用的分子机制,他们经过艰苦的工作,成功地制备出一套具有高度特异性、能识别该分子不同部位的单克隆抗体,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一些研究表明,这种新的免疫膜分子在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尤其在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起着多种作用。其相关研究将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及骨髓移植、器官移植和血小板减少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新途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