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创小循环心功能理论和技术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一种灵敏、简便、客观、无创伤评价心功能的新理论和检测技术“小循环心功能”,由中国无创伤观察小肺循环研究的创始人,解放军211医院原心内科主任李希臻教授研究成功。近日阐述这一理论和全部技术的专著《小循环心功能、小循环导电技术理论与临床》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李希臻首创的“小循环心功能”新理论和方法,是用一种导电技术,从身体表面像做心电图那样简单地获得到人体小循环肺静脉和肺动脉血液的容积波动情况,它能在心功能发生改变的早期,对所产生的小(肺)循环变化做出极灵敏和客观地显示。由于血的容积改变超前于压力的变化,这种方法较心导管所测的压力更为灵敏客观,且简便易行,可随时、反复观察。此外各种心脏病以及高山、宇航、航空、潜水等情况的超重、失重、增压、减压、缺氧、环境污染等也都可首先产生小循环的改变,它的出现还可带动相关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它开创了人类无创伤观察小循环的新领域,在医学上具有重大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