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记者陈卫东3月20日在上海市科技党委、上海市科委召开的上海市科技系统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上获悉,“十五”期间,上海将启动8大科技计划,构建形成上海科技创新新体系,并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与高科技产业化基地。
在科技体制创新方面,实施科技体制创新计划。建立布局合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研发创新组织。最大限度地集聚科技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非营利性研发机构、大学、海内外研究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研究开发体系。推进应用型科研院所在转制的基础上以多元投资的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步骤地推进公益型研究机构的分类改革。在企业、高校、政府支持的非营利性研发机构和其他民间研究开发机构中合理配置研究力量。以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包括综合孵化器、校园孵化器、专业孵化器、国际企业孵化器等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孵化基地。加快形成多渠道的创业投资新格局。全市产业投资的资金总量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两番,政府资金在创业资本市场中的比例控制在20%左右,实现技术资本、智力资本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在市场层面上的融合。
在高科技研究与产业化方面,实施高科技与基础性研究计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一是实施战略高科技与基础性研究计划。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领域,材料科学与材料技术领域,以及数学、天文学、凝聚态物理学和非线性科学等领域开展综合性、交叉性、前沿性研究。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重点突破信息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生物和医药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以及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和产品。在产业技术攻关方面,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计划、服务业电子化计划和农业现代化计划。一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计划。围绕数字化设计、敏捷化制造、清洁化生产和高技术装备制造,攻克一批能够在制造过程中达到高效、敏捷、精密、节能、清洁和优质目的的关键技术,推进制造业信息开发和有效利用,促进设计、工艺和制造技术的发展。二是实施服务业电子化计划。重点突破电子商务、信息多媒体和数据库存取与检索的关键技术,加快社会信息流、资金流的速度,激发以制造、传播和销售信息为主的产业的兴起,争取在2005年使上海基本实现服务业电子化,服务业信息化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三是实施农业现代化计划。加快培育强优势超级品种,发展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组织开展农业转基因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精深加工和绿色储藏保鲜技术。在社会发展科技方面,实施城市管理与环境科技计划和科普发展计划。一是实施城市化管理与环境科技计划。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重点突破并全面推广应用交通管理、安全防范、住宅小区、城市灾害防治的智能化及关键技术,发展相应的产品。推进城市环境生态化,使污水得到综合治理,让苏州河水系变清。二是实施科普发展计划。重点抓好干部创新能力培训计划,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普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科普工作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支持科普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