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最近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低纬子午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观测中心的专家认为,这台子午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子午环是天文学上用于精确测定天体位置、运动和距离的仪器,由一个望远镜和一个或两个精密刻度的圆环组成。子午环在天文观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可应用于天文、航天等领域。
世界上现有的一百多台子午环都设置在高纬度地区,而在低纬度地区利用它们观测的误差较大。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冒蔚、王晓彬领导研究了20年,终于同上海天文台和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一起,制成了第一台低纬子午环。
这台仪器现在安装在北纬25度的云南天文台。
鉴定这台仪器的国家天文观测中心专家说,冒蔚等研究人员把重点放在理论和方法的创新上。他们提出了测定仪器误差的一系列方法,即通过一颗恒星过仪器卯酉方向的记录时刻求解出仪器的方位差,过仪器卯酉方向的记录时刻和过子午方向的天顶距测定值计算出仪器的瞬间纬度。
天文学家指出,这种办法从理论上解决了传统子午测定方法不适用于低纬地区的困难。目前这台低纬子午环不再受纬度高低的地理局限,可以克服重力影响、温度变化以及材料、制作工艺、大气折射等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其位置测定精度可达到零点零五角秒。
丹麦人罗默1689年制造了第一台中星仪即后来的子午环原型,现代子午环在原理和结构上都无较大改进。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各国天文学家一直探索在低纬度地区的观测原理和方法,但未获成功。
中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为世界低纬度国家开展天体测量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