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争取在2005年左右,把自己研制的第一台空间太阳望远镜送上太空,从而使我国太阳空间研究处于国际领先行列。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太空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目前在太空中遨游的空间望远镜全部来自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这些“太空眼”使人类的视野更为广阔,目光更为深邃。哈勃望远镜最远已观测到距地球140亿光年的星系。
天文学研究的实际观测性极强,尖端设备对取得重大科学发现作用巨大。我国计划研制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将是工作于光学和χ射线两波段、以光学为主的空间太阳望远镜。这将是我国空间天文学的第一个项目。它的姿态控制、指向和相关跟踪、锁定等技术将是我国发展空间天文的基础性技术,并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这些技术的发展。
2001年至2005年,国家天文台将强化实际观测,在空间天文探测等方面取得进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空间天文观测手段和空间观测等9大领域也将获得更大力度的支持。
国家天文台启动的其他几项大科学工程目前都在加紧建设,到2003年,我国西部将建成2.3米口径望远镜和1米太阳塔;2004年完成“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工程建设并用于观测。我国科学家还计划在贵州南部的喀斯特洼地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天文学基础研究必须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在天文高技术研究领域,中科院将争取在光学望远镜的大镜面技术、主动光学技术和射电望远镜的主动技术上有自己的独创性发展,并对超空间分辨率和高精度卫星姿态控制技术进行研究。”
据悉,欧洲航天局计划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合作开发新一代太空望远镜,以在2010年左右取代目前使用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计划2010年后启动的“达尔文计划”,将使用6个太空望远镜,旨在距地球几光年之遥的太空寻找生命存在的踪迹。
中科院将争取到2010年,使我国天文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出现若干具有原创性科学思想和重大科学发现的成果,多个领域步入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占据较重要地位,并取得显著发言权。(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