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国家计委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将全面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同时宣布,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制定的《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两项国家标准已于4月2日正式颁布,4月15日开始实施。由于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是我国即将推广使用的一种特殊产品,为保证行车安全和这项政策的顺利推行,两项国家标准均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这将为我国积极稳妥地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规范两种产品的生产、混配使用和质量监督检验起到技术保证作用,它标志着我国替代能源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有关人士称之为:一次能源的革命。
一、国标的由来
乙醇俗称酒精,它以玉米、小麦、薯类、糖蜜等为原料、经发醇、蒸馏而制成,将乙醇进一步脱水再加上适量汽油后形成变性燃料乙醇。所谓车用乙醇汽油,就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它能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污染,又能减少汽油消耗。这项技术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但在国内还是一项新技术,因此,抓紧对其国家标准的制定就成为当务之急。
去年6月,当世界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之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即向国务院领导建议,加快推广汽油醇(能源酒精),以有效解决汽车尾气污染,节省石油资料,为玉米的加工转化开辟新途径。7月份,朱镕基总理第七次作出批示,加快这项工作的开展。8月初,国家经贸委组团到美国实地考察,随后,燕化公司和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进行了乙醇汽油的调和与试产,10月18日,石油化工研究院和燕山石化公司即成功地调合出符合国家新标准要求的93号乙醇汽油,比例分别为7.7%,10%和15%三种。随后,四辆夏利车开始在位于通县的交通部行车试验场分别对三种比例的乙醇汽油进行行车试验。11月12日,四辆富康车也开始进行行车试验;11月19日,三辆桑塔纳车开始试验。到2001年2月下旬,11辆车分别完成8万公里的行车试验,在行车试验进行的同时,2000年10月份,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牵头,正式启动了两项国标的起草工作。2001年3月底在多项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标准送审稿,3月26日,两项国家标准通过审查,4月2日正式颁布实施。
具体负责两项标准制定工作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李汝诚总工说,标准制定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国内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并经过多次会议讨论。考虑到美国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整套成熟的法规、标准。因此,在制定《变性燃料乙醇》国家标准时,等效采用了美国试验和材料学会的标准及相关的试验方法。《车用乙醇汽油》标准是在我国现行的《车用无铅汽油》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技术要求。两项标准的编制和研究工作是高水平的,试验证明是有说服力的。标准整体上达到了国际水平。
二、国标的内涵
变性剂是指添加到燃料乙醇中使其不能饮用、而适于作为车用点燃成内燃机燃料的无铅汽油。
变性燃料乙醇是指用淀粉质(玉米、小麦等)、糖质(薯类)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得乙醇,脱水后再添加变性剂变性的燃料乙醇。
标准规定燃料乙醇与变性剂的体积混合比应为100:2-100:5,即变性剂在燃料乙醇中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95%-4.76%,这个比例与美国标准规定相同,是为了防止人们把它当成食用酒精误食而添加的。标准规定其水分含量不大于0.8%,是因为水分的增加易造成乙醇汽油相分离,而乙醇又有较强的吸湿性。油水分离会导致汽车运转故障。
标准还规定了甲醇、实际胶质、无机氯,酸度、铜、pHe的限量指标,目的是防止车用乙醇汽油在发动机燃烧过程中腐蚀金属部件及堵塞管路系统。
车用乙醇汽油是指在不添加含氧化物的液体烃类中加入一定量的变性燃料乙醇和为改善使用性能的添加剂,用于点燃式内燃机汽车的燃料。
标准规定车用乙醇汽油只允许加入10%(V/V)±0.5%(V/V)的变性燃料乙醇。要求其水分含量不大于0.15%,因为汽油中水含量与相分离温度直接相关,当水含量在0.3%时,零下24℃就会产生相分离,考虑以乙醇汽油的运输,储存及加入汽车油箱后的时间因素,所以规定水分含量不大于0.15%。
三、乙醇汽油何以受青睐
开发燃料酒精等石油替代产品,采取措施节约石油消耗,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能源方针。燃料乙醇属可再生资源,用它取代部分汽油,意义重大。我国决定在“十五”期间推广使用这一成熟技术,既能发展替代能源,又能有效地解决玉米等陈化粮的转化问题,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我国石油地质资源约为940亿吨,可采资源仅为135亿吨,目前探明的只有28%。人均石油资源占有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6。“八五”以来,我国石油产量年均增长率为1.7%,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却为4.99%。供求矛盾逐年恶化。近年来,我国运输业及民用汽车发展较快,对汽油的需求更是快速增长。据专家估计,2010年,民用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年耗汽油6400万吨。
而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接近5亿吨,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仅玉米一项库存就达到2000亿斤左右,而且大都成了陈化粮。如果按添加10 %乙醇计算,每年即可减少汽油消耗量640万吨,又为1000万吨玉米找到更好的利用价值,这对转化陈化粮和乙醇生产企业都将提供一个巨大的市场。我国现在汽车燃油的产量为3540万吨,添加10%乙醇,还可使我国的汽车燃油年产量增加到4000万吨,这对减少原油进口、节约外汇,同样意义重大。
乙醇几乎能够完全燃烧,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用乙醇替代等量汽油,可提高汽油的辛烷值,清洁汽车引擎,减少机油替换,降低汽车尾气有害物质的排放。作为增氧剂,燃料乙醇还可替代MTBE(甲基叔丁基醚)、ETBE(乙基叔丁基醚),避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因此,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可以缓解我国石油紧缺的矛盾,有效解决玉米等陈化粮转化问题,有利于环境的改善,是一项战略性举措。四:乙醇汽油在西方
其实乙醇汽油这项技术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目前,国外使用乙醇汽油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巴西,欧共体自90年代初也开始生产使用车用乙醇汽油。
20世纪70年代末,在石油危机的背景下,美国为减少对进口原油的依赖,联邦政府制定了“乙醇发展计划”,开始大力推广车用乙醇汽油。作为重要的能源战略,美国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扶持政策,对车用乙醇汽油的生产和使用给予财政补贴。美国主要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所耗玉米占全美玉米总产量的7-8%。1990年,全美燃料乙醇销售量为265万吨,到2000年,已达55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20%。1999年,美国环保局与国会合作,针对汽油增氧剂MTBE(甲基叔丁基醚)对水资源的污染,研究了2002-2011年期间新的国家“清洁燃料替代计划”,一些州已明令禁止使用MTBE。如果2004年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禁止使用MTBE,将极大地刺激车用乙醇汽油的需求增长。
美国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石油供求矛盾,同时,由于扩大了玉米消费市场,从而刺激了农业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另外,还有效降低了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了环境和空气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巴西政府于1975年推行使用乙醇汽油计划,并在税收,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方面对燃料乙醇产业发展配套实施了完整的支持政策。巴西以甘蔗、糖蜜、砂糖为主要原料生产乙醇、2000年其燃料乙醇总产量达793万吨,约占该国汽油消耗量的1/3。目前,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国,也是惟一不使用纯汽油作为汽车燃料的国家。
欧共体积极发展车用乙醇汽油最直接的原因是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目前,在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车用乙醇汽油在欧共体的使用呈上升趋势。
从国外推广情况,车用乙醇汽油不仅可以缓解石油供求矛盾,还可以刺激农业生产,并有效降低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可谓一举三得。
五、乙醇汽油 尚需完善
乙醇汽油的推广虽然已经万事俱备,但还是有几大问题亟待解决。
1、乙醇汽油对油箱、化油器等部件的橡胶部件产生一定的腐蚀,因此急需解决需要添加的抗腐蚀剂的研制开发。
根据国外资料,使用乙醇汽油后,汽车的油耗和发动机的动力性都有变化,我国在用的汽车型号复杂,出厂年代跨度大,使用乙醇汽油可能带来更为突出的问题。
2、乙醇企业需尽快降低生产成本。国内的乙醇价格一直高于汽油价格,那么添加乙醇后,乙醇汽油的成本价必然高于汽油,现在是国家扶持,政府补贴,才使乙醇汽油的价格维持不变,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因此,乙醇企业如何提高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是其持续发展的关键。
3、现有储运设备需要更新。乙醇汽油遇水就会分层,长期保存也会分层,影响使用,因而无法在生产厂混配好后再采用成本最低的管道运输。这就需要将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分别运输,在城市中再建若干个混配中心和计算机混配系统,在使用前进行混配。因此新建、改造专供乙醇汽油使用的车、罐、调和设备、加油设施是推广的前提。
4、加快乙醇柴油的开发研究。我国是柴油消费大国,油品生产的柴汽比低于消费的柴汽比,随着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随着国民经济重大基础项目的相继启动,柴汽比的矛盾将比以往更加突出。乙醇汽油推广应用以后,使汽油的总量相对增加,从而更加剧了柴汽比的矛盾,炼化企业增产柴油的任务就更为艰巨,柴油走私问题可能会更严重。
美国是推广使用乙醇汽油较早较成功的国家,柴汽比的矛盾并不突出,但是,美国的ADM公司已在开展乙醇柴油的应用研究。目前,这种含醇15%,其他添加剂5%,柴油80%的乙醇柴油已在柴油车上进行了24万公里的行驶试验。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可以使柴油车的颗粒物排放减少20%-30%。不过,乙醇柴油每加仑的成本比普通柴油高5美分,经济性比普通柴油要降低5%,因此,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
和乙醇汽油一样,我国曾在“八五”期间对乙醇柴油进行过研究。1987年,广西自治区石油公司列项对5%乙醇柴油进行营运应用试验,试验结果通过了有关部门的技术鉴定。同时,乙醇柴油的研究也与目前石化行业调整油品结构、提高柴汽比的方向相契合。
六、普遍应用指日可待
目前,我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国家计委产业发展司刘铁男司长说,车用乙醇汽油是得到国家专门扶持的项目,价格将与目前的无铅汽油相同,不会增加消费者的负担。考虑到我国国前还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条件,根据朱镕基总理关于新建厂与老厂改扩建相结合的批示精神,为防止一哄而上,采取了试点建设的办法,国家计委按照“定点生产,定向流通”的原则,在吉林、河南和黑龙江等几个产粮大省采取了试点建设的办法。目前,河南、黑龙江已具备了20万吨和10万吨的生产能力。
4月8日,试点之一的河南天冠集团20万吨变性燃料乙醇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7890万美元,于去年8月开始,依托老厂改造建成了乙醇脱水变性生产装置,属自主开发,国内总创。3月8日投料试车生产出的第一批燃料乙醇产品,经检测各项指标全部达到《变性燃料乙醇》标准报批稿的指标要求。他们与中石化洛阳公司合作,成功地进行了90号、93号乙醇汽油的批量混配工作,较好地掌握和解决了燃料乙醇与汽油的混配技术,经测试,其生产的乙醇汽油在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方面效果明显。
黑龙江华润金玉实业有限公司的改扩建也已经完成,吉林省变性燃料乙醇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进入审批程序,预计2002年建成投产。今年下半年将在已建成投产的河南和黑龙江两省中心城市有选择地进行推广使用。
刘铁男说,我国的车用乙醇汽油推广使用“十五”规划正在抓紧编制,两项国标已经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出台,汽车行车、台架试验等工作已经完成,试验结果与国外情况基本吻合,对变性燃料乙醇生产、使用的环境保护以及车用乙醇汽油生产、运输、加油、燃烧排放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等环保问题,正在拟定具体实施方案;与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相关的法规正在制定之中,其混配、储存、销售方案正由中石油公司和中石化公司具体负责研究落实,全套方案已报国家计委,报领导小组审查通过后,纳入总体规划实施;财政、税务、粮食部门正对政府优惠政策进行研究和测试,已初步形成原则性建议,近期将上报国务院。
刘铁男说,车用乙醇汽油虽然在国外已成功使用,但在我国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推广过程中将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采取试点建设的办法,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广。二是为避免对粮食市场供求造成冲击,目前变性燃料乙醇生产试点项目暂定位在以消耗陈化粮为主。今后变性燃料乙醇生产将考虑用商品玉米、小麦或薯类等其他粮食作原料。三是注重项目的经济性。要通过使用先进工艺技术,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优化资本结构,在一定的政策扶持下,确保车用乙醇汽油工作的良性运行。四是从长远考虑,要积极进行科技研究,扩大原料和市场。有关部门将加快研究和开发车用乙醇柴油和纤维素变性燃料乙醇的工业化生产。
全面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已为时不远了。(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