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红黄壤区部分研究开发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新华网南昌5月30日电(记者郭远明 万怡)近日, “中国南方红黄土壤地区综合治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在江西南昌通过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这一项目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红黄土壤侵蚀与退化机制以及防治对策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中国红黄壤分布区域广泛,涉及十六个省市区的218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全国耕地的百分之二十六分布在此区域内。由于红黄壤酸、粘、瘦、板,水土流失严重,季节性干旱频繁,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从“八五”计划开始,中国科研人员将土壤治理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相结合,进行红黄壤区的综合治理。“九五”期间,科研人员分别在红壤、赤红壤、黄壤、紫色土等不同类型土壤区域内设立十一个试验区。

江西试验区项目主持人谢为民研究员介绍说,这项“ 九五”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牵头,九个省市区40多所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近200名科研人员参加。

各试验区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着重研究了红黄壤区域的水土流失、季节性干旱、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生态环境恢复等,引进农作物良种,将各种先进技术合理配套组装。在实践中,探索出资源节约、效益显著的治理保护型、农业高产型、现代发达型等红黄壤综合开发治理模式。

专家认为,这些项目成果对中国红黄壤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将极大地提高这类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这个项目的157项技术成果已在4608万亩土地上推广,提高土地利用率百分之三十二点六八。近五年来,试验区投入1200万元,综合经济效益达到61.75亿元,培训农民技术骨干23万人次。(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