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首次发现天坑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日前从北京房山区政府获悉,这个地区上方山发现一座深70米的巨型天坑。专家认定,这是我国北方首次发现的天坑。

据悉,所谓“天坑”学术上叫做“崩塌漏斗”。天坑形成的原因是,封闭的溶洞日久天长洞顶变薄,最终造成崩塌,山石不断掉落成为一个大漏斗。

上方山天坑的发现者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宋林华表示,上方山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沟通地带。山的组成部分主要是6亿多年前的石灰岩。由于石灰岩溶于水,长年雨水的冲刷、溶解,把石灰岩切割成一道道很深的峡谷,形成了喀斯特地貌。陡峭的山峰、幽深的山洞以及看不见的河流是这个地区特有的地质构造,这些因素为上方山产生天坑创造了条件。

据介绍,我国已发现的形成于6500万年前的广西乐业天坑群被公认为世界最大的天坑群,享有“天坑博物馆”和“世界岩溶圣地”的美誉。

宋林华说,广西乐业地区的天坑都在洼地,几百米深,地下有河。而上方山的天坑则不同,它的位置很高,在山上,宽度近百米。他猜测,“天坑下边也应该有河,如果有河的话意义很大。”

宋林华认为,上方山天坑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上方山地貌景观多样,生物多样性也保持得非常好,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气象多样性也会很丰富。同时,由于天坑没有受到人为破坏,坑内很可能存在特殊的动、植物。(记者王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