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完成鼠疫杆菌的基因组测序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英国桑格中心的科学家近日完成了鼠疫杆菌的基因组测序工作,这将有助于研究该病菌的进化过程,为这种烈性传染病寻找新的抗菌药和疫苗。

桑格尔中心的科学家在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从一位于1992年死于肺炎型鼠疫的人身上收集一种称为“C092”的鼠疫杆菌菌株,对之进行了测序。研究发现,这一菌株的染色体约包含465万个碱基对,其中约3.7%的序列是重复的,还有约150个已经不起作用的假基因,以及一些可能导致疾病的染色体片断。

基因组特征表明,这种病菌在进化的过程中,曾经频繁地从其他微生物上获取新的基因,本身的染色体片断也经常发生重组。这些过程可能是病菌迅速进化的关键。

科学家认为,鼠疫杆菌是由一种生活在动物肠道、危害性相对较小的微生物——假结核耶尔森氏菌进化来的,而且产生的历史只有几千年。可能正是通过从其他微生物窃取基因及自身染色体片断重组的过程,鼠疫杆菌在极短的时间里获得了在啮齿类哺乳动物和跳蚤之间转移的能力,并学会了在血液里生存。跳蚤将鼠疫杆菌传播给人类,引起肿胀、出血、咳嗽等症状,迅速导致死亡。

研究人员希望对鼠疫杆菌的多种菌株及与它亲缘关系较近的其他病菌进行测序,进行对比研究,更好地了解鼠疫杆菌的特性和进化过程。由于鼠疫杆菌可能被用作杀伤力极强的生物武器,有关研究受到密切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