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子获得美“青年科学家奖”最高奖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来自中国的青年科学家、27岁的时松海5日获得由美国《科学》杂志和阿默舍姆生物科学公司联合设立的“青年科学家奖”最高奖,这是北美地区生物学领域的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美国科学促进会发表的新闻公报称,时松海获奖的原因是他在学习和记忆研究领域作出突破性贡献。时松海目前在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5日他已赴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并将参加今年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他的指导教授詹裕农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用低频率不断刺激一个神经细胞,连续测量细胞的反应,结果大致一样。但用很高的频率反复刺激,接着的几个小时细胞的反应会逐渐增大,这种现象被称为‘长时程增强效应’(LTP)。‘长时程增强效应’被科学界认为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之一。时松海的工作就是解释了‘长时程增强效应’出现的原因。”詹裕农是世界著名的生物生理学家,在钾通道、细胞不对称性分裂和神经元的形态发生等领域做出过大量重要贡献。

时松海的同事、博士后李华顺说,“我们可以长期记忆的原因,可能就是由于大脑的‘长时程增强效应’。和经常举重练习能够锻炼肌肉一样,反复的学习也会锻炼我们的大脑,增强大脑储存和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他说,时松海的发现为人类深入理解记忆机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一次突破性的发现,这项发现可能为解开记忆原理之谜提供了基础。

研究中,时松海结合分子生物学、图片分析和电生理学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利用老鼠的大脑切片作为模型,把老鼠大脑内的AMPA受体用荧光蛋白做了标迹,跟踪AMPA受体的变化情况。他在研究中发现,一般情况下神经树突突起上的受体数量不到1%,但在“长时程增强效应”发生时,受体会重新分布到树突突起上。神经树突突起是神经树突上的一个结构,主要功能是接受信息。

时松海生于中国江苏,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赴美以来,他作为第一作者在著名杂志《科学》和《细胞》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其中1999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被认为是当年的十大科学突破之一。

“青年科学家奖”的申请者必须在前一年才获得博士学位,评委根据研究的质量、对分子生物领域的贡献决定每年唯一的最高奖获奖者。获奖者在瑞典领奖,还得到参加当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的殊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