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专家在口腔种植临床方面获得突破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我国医学专家在口腔种植临床应用技术方面获得多项突破,解决患者由于缺牙区牙颌骨量不足而无法种植的相关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这是在日前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的口腔种植临床高技术研讨会上获悉的。

我国开展口腔种植学方面临床与理论研究仅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发展很快。以往有50%的患者因颌骨骨量不足而无法进行义牙种植,成为困扰口腔临床种植最大难题。目前国内许多专家在临床上所采用的自身骼骨移植或人造骨以及“膜诱导骨再生”等方法,让骨量不足患者“长”出新牙看到了希望。

据了解,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博士后导师刘洪臣教授为患者所做的骨牵引延长术,成功病例已达十余个。其技术水准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吉大口腔医学院的孙延民副教授应用自己发明的“骨挤压器”,成功解决90余名患者骨量不足问题。

种植牙一般需要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与心理影响可想而知。这也是国内外医务工作者需要解决和关注的另一难点和焦点。我国学者开始探索使用激光定位,将种植体表面涂层改性,即刻种植等技术与方法,让手术一次完成成为可能。

可喜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高新技术的引入,义齿的成型,由原来的手工转化为自动化处理。目前此项成套技术即将走出实验室。到那时,患者义齿的质量会更有保证,等待的时间由原来的7天减少到不足1个小时。

有关专家介绍说,目前人工牙种牙根与颌骨组织间,仅仅是物理或化学的结合,许多学者及科研部门正在寻求更为完美的即生物性结合的相关技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