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毒中毒及防治研究达国际领先水平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人员开展的肉毒中毒及防治研究,目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施玉梁、副研究员王中峰对记者说,新近新疆发生一起误食一罐带菌豆豉造成一人死亡、11人严重中毒的事故,其罪魁祸首是“陌生”杀手--肉毒杆菌。

施玉梁说,由梭状肉毒芽孢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是迄今最毒的致死毒素。据推算,对一个成人的致死量仅需一亿分之七克。目前为止,科学家已发现7种不同免疫型的肉毒杆菌毒素。肉毒中毒的途径一是经“口”,误食污染过的任何入“口”的食品;另外是通过呼吸道,最后由于呼吸衰竭而死亡。

据施玉梁介绍,中科院在上海的科研人员其实早就在开展有关肉毒中毒及防治研究,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上海研究人员在广泛药物筛选中发现:驱蛔虫中药的有效活性成份--川楝素有抗肉毒作用,并优于目前国外正在研究的抗肉毒的任何治疗药物。

近年来,以施玉梁为首的研究组对川楝素及其抗肉毒效应的研究,又有了新进展。如他们发现的川楝素抗肉毒的作用部位就在肉毒中毒的作用位点--神经突触的递质释放环节。又如,他们发现的川楝素对甲离子通道的抑制作用,为其抗肉毒效应提供了新的解释。其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著名刊物,如《科学通报》、美国《神经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这些成果表明,我国抗肉毒药物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施玉梁表示,为了更好救治肉毒中毒病人,他们的课题组将抓紧对川楝素进行化学改造和深入的实验研究,以使这一新药早日造福人类。(张学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