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半的准备和建设,我国首个珠穆朗玛峰综合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珠峰站)日前已完成基建和仪器架设工作,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这个珠峰站也是世界上在喜马拉雅山区建立的首个观测研究项目最为全面的综合观测研究站。”珠峰站站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马耀明说。
早在2003年青藏高原研究所成立之际,在珠穆朗玛峰地区建一个综合观测研究站就成为青藏所的目标之一。喜马拉雅山区的高海拔导致该地区与自由对流层大气最为接近,使得该地区成为地面大气与自由大气间物质能量交换的理想区域;强烈的地面—对流层大气间的物质交换使得该地区成为监测北半球大气环境的最佳地点。喜马拉雅山复杂的地形和强烈的太阳辐射形成了该地区独特的大气环流系统以及气候和环境特征,成为山地大气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实验室。
“珠峰站建在西藏定日县扎西宗乡境内,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距离珠峰大约30公里,这里的海拔高度是4300米。”马耀明介绍,中国科学院对珠峰站投入了大量的大气、环境及地球物理过程的观测仪器。
“以前,我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区也曾进行过一些涉及大气环流系统、大气边界层过程、地表环境过程的观测研究。并且,也有一些常规气象观测站点,对常规气象要素进行观测。”马耀明说,“但以科学考察形式进行的研究存在观测时段的局限性,不能全面了解该地区不同季节和长期的大气及环境变化过程,以及研究目标决定的片面性;常规气象站的观测在观测要素、密度等方面不能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上世纪90年代意大利科学家在珠穆朗玛峰南坡启动‘金字塔’(Pyramid)计划,已经进行了近10年的大气和环境过程监测研究。由于珠峰南北坡存在巨大的地理和环境特征差异,在珠峰北坡建立大气和环境综合观测站可以与Pyramid站进行对比研究,从而进一步认识喜马拉雅山区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而且,在以珠峰北坡为代表的喜马拉雅山区建立大气和环境观测站,对于全面准确地认识青藏高原在全球变化中作用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据介绍,利用设置在珠峰地区的这些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观测试验仪器,通过对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和环境过程以及地球物理过程的观测研究,我国科学家将会在“喜马拉雅山区大气系统与全球变化的关系”、“喜马拉雅山区地面大气与自由对流层大气的交换过程”、“喜马拉雅山区与北半球和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等方面有所突破。
通过对观测数据分析及其他一系列的研究项目,将会对当地民生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比如,对喜马拉雅山区大气过程进行观测研究,可以促进人们正确认识该地区的气候和天气灾害,进而准确预报灾害过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通过对喜马拉雅山区环境科学的观测研究,可以监测和研究该区域环境变化过程,包括其自身的变化和全球变化带来的影响,为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喜马拉雅山区的自然保护工作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