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像这样持续下去,黄河源头断源并非不可能。”昨天,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徐影告诉早报记者,她说现在还不会有这样的结论,但现在气候变暖对黄河源区的影响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黄河源头水量减少23%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李白的诗句描写的景观,我们的后代可能有一天只能在教课书上看到了。
昨天,一份由绿色和平组织委托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撰写的《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说,近10年,黄河源头水量减少23%;近15年,源区年均荒漠化高达1.83%,土地退化面积达源区总面积的34.4%;淅区冰川面积在1966~2000年间缩减了17%,年均减小比例是1966年前数百年来冰川年退缩比例的10倍……近15年间,黄河第一县———青海玛多县全县境内4077个湖泊中,约有3000多个小湖已经干涸。同时,1986至2000年间河流水域面积减少9%,沼泽湿地减少13.4%。水域面积的迅速萎缩不但直接减少对黄河径流的供给,更导致气候越发干燥。地下水位普遍下降7~8米,局部地区甚至超过10米。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土壤水分的丧失、冻土进一步退化和地表植被的死亡。这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对人类自身生存的威胁。玛多县黄河乡80岁高龄的洛瓦和他的老伴曾是畜牧大户,生活无忧。随着气候变暖和过度放牧,草场大片退化,他们随之丧失了生计,目前他们完全没有收入,只能依靠政府的补助生活。
发展清洁能源方治本
该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中科院寒旱所刘时银昨天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变化是源区生态恶性循环的根源所在,“全球变暖,气温升高,致使冰川和冻土消融,湖沼湿地消失乃至土地退化,从而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徐影告诉记者,全球变暖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自身的活动。人类自身的活动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今天的地球正在经历近两年来最热的时期。刘时银教授认为,国家投资对黄河源区进行保护非常有必要,需要加大力度保护草场、植被等。
徐影认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最重要的是发展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海能、水能等。她介绍说:“我们国家目前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我国的风能发电量居世界第10位。”据了解,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可观,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