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10日专电(王菲)我国境内的伊犁河裸腹鲟已濒临灭绝,其人工繁育研究因天然种质资源的限制仍处于空白。近日,科技部批准新疆伊犁河裸腹鲟人工繁育试验及生态保护项目,新疆抢救“动物活化石”裸腹鲟的工作正式启动。
据悉,这一项目由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承担,已被列入科技部2005年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完成后可望解决伊犁河裸腹鲟的驯化、人工繁殖、饵料、鱼病、育苗、养殖等关键技术。
伊犁河作为连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水系的纽带,地理位置特殊,河内鱼类自然交流,表现出明显的亚欧种类混合特征。裸腹鲟等鱼类不仅为我国的鱼类增添了新的品种,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每百克鲟鱼籽创汇可达50美元。
20世纪70年代,伊犁河一年可捕捞几十吨裸腹鲟,到90年代以后因过度捕捞加之疏于管理,裸腹鲟产量下降。到2000年,每年打捞的裸腹鲟不足20尾。目前,新疆伊犁河特有经济鱼类良种繁育中心仅剩2尾裸腹鲟。
裸腹鲟原产于黑海、里海及咸海流域,是大型底层洄游性鱼类,长可达2米。裸腹鲟是少有的软骨类鱼种,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二级保护动物,对研究动物进化很有帮助,被专家们誉为“动物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