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11月17日电(记者孟华、张建新、梁霓妍)随着网络应用的迅速普及,计算机病毒传播越来越快,遍及全球的网络犯罪成为公害。正在此间参加第八届国际反病毒大会的专家一致认为,世界各国需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防御网络病毒、打击网络犯罪。
据了解,目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超过8000万,全球每9个互联网用户中就有1个来自中国。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对全国计算机病毒疫情网上调查显示,我国计算机用户感染计算机病毒的比例达到85.57%,较2002年增加1.59个百分点,较2001年增加25.57个百分点。计算机病毒种类和数量的迅猛增长,其危害和破坏也越来越大,已成为信息网络安全的头号死敌,不仅严重影响我国信息化长远发展战略,而且威胁到国家安全。
本次大会主席、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健介绍,目前计算机病毒正呈现出以下特点:传播方式和途径多样化;病毒欺骗性增强;计算机病毒破坏方式更加多样化;病毒传播速度极快;病毒制作成本降低;病毒变种增多;病毒难于控制,难于根治;病毒传播更具不确定性和跳跃性;计算机病毒具有版本自动在线升级和自我保护能力;病毒编制采用了集成方式。
他指出,当前计算机病毒的网络化趋势更加明显,病毒的入侵主要来自蠕虫病毒,同时集病毒、黑客、木马等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型病毒不断涌现。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从原来破坏、毁灭等炫耀技术转变为趋利为主的犯罪行为。
与会专家认为,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反病毒产品的依赖上,应从预防入手,加强全球合作,包括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应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工作。
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从有线拓展到无线安全,从技术追求蜕变为网络犯罪"。这是国际反病毒大会首次在中国内地举行。来自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冰岛、韩国等反病毒领域的专家做了报告,国内外的信息网络安全的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也莅临大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