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记者吴晶晶)刚刚发布的《2005中国科普报告》显示,尽管网络正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我国网络科普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在我国60多万个网站中,能正常运行的专业科普网站和具规模的网络科普栏目仅有334个,所占比例极低。
报告显示,我国科普网站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有:表现形式单一,基本是图文方式;知识体系不完善或不系统,原创信息少,特色不突出;互动性差,不能与浏览者形成及时的交互;有些科普网站虽然更新频率较高,但内容以科技新闻、科普活动报道和科普设施为主,关于学科领域的知识性内容少,基本上不能起到科普的作用。
此外,我国科普网站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适应未成年人的需求。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进行的中小学生“我与网络科普”问卷调查活动中,中小学生普遍认为科普网站“东西太少,找不到我有用的”“知识面不丰富”“速度太慢”,希望“最新的内容再多一些、丰富一些”、“游戏多一些、益智类多一些、试验多一些、与科学家对话多一些、科学图片多一些”。
根据专门对全球网站进行动态评价排名的alexa网站的抽样统计数据,我国334个科普网站中只有40个进入了全球网站排名的前10万名,这显示我国现有科普网站大多数知名度低,社会影响小,对网民的吸引力不强。
报告指出,我国2/3以上的科普网站由非营利性机构主办或个人凭兴趣爱好建设,其他主要由政府部门根据自身职能为普及相关领域知识而开办,普遍存在经费来源单一、资助强度不足等问题,从而限制了对内容的深入开发和各种新技术的应用。
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指出我国网络科普应以适应网民的需求为发展方向,要丰富科普形式以吸引更多公众,重点开展关于电脑、网络知识的科普,并着力提高网络科普信息的权威性和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