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远安县是一个山区县,地处丘陵向低山的过渡地带,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农民有种植食用菌的传统。然而传统的段木栽培法,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上辈人吃了下辈人的饭,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为了鼓励农民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远安县在食用菌发展上高度重视科技,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改革传统栽培方式。该县从浙江庆元县引进“香菇专家”范世锦到远安,传授袋料栽培食用菌的技术,摒弃了传统段木栽培方式,掀起了远安食用菌生产技术革命,既节约了木材资源,菇农也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是改革传统栽培季节。县科技局在花林寺镇卫家岗村办食用菌反季节栽培示范基地,向菇农们传授反季节栽培食用菌新技术,使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也可以品尝到新鲜的食用菌。
三是抛弃传统的以木材为菌料的栽培方法。该县从外地引进双孢菇栽培技术,利用稻草、秸杆种植食用菌,大力发展双孢菇生产。一方面组织农民到外地参观学习,让农民从感性上接受这个产品和技术,另一方面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双孢菇生产的决定》,并规定凡种植双孢菇的农户,年底由科技部门组织验收,按每种植一平方米给予2—3元的奖励,充分调动了农民种植双孢菇的积极性。
四是走发展食用菌和药用菌两条路。在食用菌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县食用菌科研部门又尝试在桑园的空行里栽培药用灵芝菌,并获得成功,为农民增收又开辟了一条新路。
五是由向重视产品质量和深加工上转变。该县制定了无公害香菇和无公害香菇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两个地方标准,以推进食用菌产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与国际标准接轨,提高食用菌产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与华农大合作开发香菇酱、香菇面条、香菇蜜饯、绿色出口菇等四个产品,迈出了食用菌深加工的步子。
目前,全县建成食用菌专业带头村23个,种植食用菌的农户达11382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4.26%,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人员达2.5万人,占农村劳力28.6%。全县栽培袋料香菇4911.05万袋,栽培反季节香菇236.5万袋,灵芝菌222.74万袋,茶树菇32万袋,袋料黑木耳4.3万袋,双孢菇栽培面积达4.6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可产干香菇5000吨,食用菌产业纯收入可达1.3亿元,农民此项人平纯收入可达830元。
(湖北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