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零点调查公司在京沪穗等7个城市就居民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知识调查后,发出警告:即使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居民,对艾滋病的知识也只处于“小学”水平。如果用百分制衡量,他们的相关知识水平仅为52.5分;其中拥有较高学历水平的青年学生群体和拥有较高收入水平的白领群体,得分也仅为55分和56.6分。
恐惧和歧视心理难消除
这次调查列出了12个有关艾滋病传播途径和7个关于预防措施的正确观点,仅有3.7%的受访者能够完全正确地识别这些观点。
在不少人印象里,艾滋病一开始是外国人的病,是性乱和吸毒等行为的结果。随着因血液感染和母婴间传播的病例被发现,越来越多的人虽认识到了艾滋病不再单纯与吸毒、性乱等行为联系在一起,但调查中不少人依然“谈艾色变”。
对传播途径普遍不了解
这次调查还分别列举了6种艾滋病的可能传播途径和6种不会传播艾滋病的行为或途径。7城市居民对于那些确实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传播的行为或途径,如性行为、血液置换、母婴传播、静脉注射毒品等有较正确认识。但对于那些并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的行为或途径,受访者的正确认知率普遍较低。
有将近7成的居民对共用游泳池、马桶等设施心存恐惧;有6成多的人对于与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会心存恐惧;有超过半数的居民对于与他们共同办公、进餐、握手拥抱等日常接触行为感到不安全。
女性是防艾重要环节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身患艾滋病的人数已超过4000万。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中女性比例上升很快,男女比例已由最初的8:1上升到2004年上半年的1.44:1。由于生理特征和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女性更易感染艾滋病病毒,而母婴间垂直传播的存在,女性防治艾滋病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但在本次调查中,7城市居民对于母婴之间传播艾滋病病毒的三种途径(怀孕期间对其胎儿、分娩手术中、母乳喂养),正确认知率分别仅为64.5%、51%和47.6%;认识到女性在怀孕前应该接受艾滋病抗体测试和咨询,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母亲应尽量避免母乳喂养婴儿者,比例分别只有38.3%和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