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发现电子自旋是高温超导发生关键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日本科学家发现,在高温超导物质铜氧化物中,以电子自旋为媒介的力量决定物质是否容易产生超导现象。这为寻找更高温度下的超导体提供了线索。

在低温条件下物质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被称为超导现象,转变温度被称为临界温度。高温超导体一般指临界温度在零下196摄氏度以上的物质。目前主流的高温超导物质为铜氧化物。

在超导体中,原本应该相互排斥的两个电子会组成电子对。这些电子对可以平稳地通过由失去部分电子的原子所组成的通道,而不引起原子振动,即出现超导现象。在高温超导物质中,促使电子组成电子对的力量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两种观点:传统观点认为,这与原子振动有关;而新观点认为,电子自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所谓电子自旋是指电子绕原子核转动的同时自身也在旋转,就像地球一边绕太阳公转一边自转一样。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教授高桥隆的小组研究发现,以电子自旋为媒介的磁力是电子对组成的关键。

研究人员准备了3种实验材料,一种是铜氧化物,另两种是分别在铜氧化物中添加锌和镍后形成的。锌和镍对原子振动几乎不产生影响,而它们的电子自旋状态和铜不同。将3种实验材料放入光电子分光设备,用高能量紫外线照射这些材料,测定从实验材料中飞出的电子的能量状态。结果证实,添加了锌和镍的两种铜氧化物,由于以电子自旋为媒介的磁力被削弱,电子对就不能形成,影响材料的超导性能。

高桥等人的研究成果将刊登在2006年1月号的英国《自然物理学》杂志上。

(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