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企业”在我国亟待培育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记者李斌、刘奕湛)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9%以上是研究型企业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科技部一项课题组的调查显示,研究型企业在我国还属于“稀有经济动物”,我国亟待培育这种类型的企业。

“这类企业一般都不太大,几千万、几亿而已,但这类企业是真正建立在科技研发和创新的基础上。科技兴企,这些企业持续以科技为动力,而不是凭借纯粹的市场营销创造销售收入。”科技政策专家吴乐斌认为,根据国外经验,这类企业只要努力扩大自主知识产权,前程十分远大。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家和企业对于研发工作的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急功近利,对于企业内研发机构的建立和发展没有切肤之痛。

另外,目前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市场运作、价格拼杀上,市场运作的费用支出远远大于研发支出。中国企业的优势往往是市场策略和管理。

吴乐斌说,在新一轮没有硝烟的经济战场上,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而解剖中国科技创新的结构,在中国并不缺乏研究型大学、国立实验室,最缺乏的是企业参与的研究基地以及研究型企业。企业资助、共建、独资创立的科研机构,就是这种企业参与的研究基地,像美国的贝尔实验室。

随着科研院所的转制和一些研究型企业的崛起,以及大型企业向科技的转型,企业参与的研究基地已经在我国出现雏形。专家建议,我国应有意识地培育200个企业参与型的研究基地,真正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使科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对此,吴乐斌表示,“企业的发展与振兴,与基础研究强弱密切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将逐渐转移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轨道上来,而研发基地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研发基地或研究型企业,最有效最集中地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动力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