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31日,在山东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一只小白鼠在电脑发出的指令控制下,以近乎100%的正确率做出左转、右转、前进、原地转圈等指定动作。这是由该校苏学成教授担纲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动物机器人”在做现场演示。这种将电子装置与活体动物神经系统合二为一的“动物机器人”刚刚通过了专家鉴定。
中科院院士张嗣瀛等鉴定专家在听取了课题组的技术报告、手术与脑切片检验报告、实验报告、查新报告,以及实验室观察和测试多只实验鼠在电信号编码控制下的行为后,一致认为,该成果在同类项目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专家表示,“动物机器人”用电信号刺激神经系统来控制动物的行为这一全新意义的创新成果,在自动化、电子学科与神经学形成的交叉学科领域做出了积极和重要的贡献。
“动物机器人”研究最大的特点,就是靠自动化工作者和生理学工作者通力合作,在实验鼠的脑子里植入微电极,用它们将计算机产生的具有一定规律的电信号,施加到鼠脑里具有特定功能的神经核团。然后,在这些电信号的控制下,神经核团就能控制实验鼠的运动。为此,课题组还自行研制了多通道无线遥控器,将电信号编码分别经3对微电极有序地施加到相应的神经核团。
苏学成教授说,这一成果获得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人通过电信号控制了动物的活动,更重要的是,随着这类研究的成熟,人工电信号将会“逼真”到与脑内和体内的实际电信号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地步。到那个时候,这种系统可实现标准化、通用化和产业化,并且可以根据需要用于人类或各种动物,对神经科学、医药科学、残疾人康复都有巨大理论和实用价值。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