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推迟之后,1月24日上午,日本宇航研究开发机构终于将搭载着陆地观测技术卫星“大地”号的H2A火箭发射升空。这一新发射的卫星是目前世界最大级别的陆地观测卫星,而且技术相当先进,能对整个亚太地区进行全天候监视。
每46天“查看”地球一遍
当地时间24日10时33分(北京时间9时33分),日本陆地观测技术卫星“大地”号搭乘H2A运载火箭,从日本南部的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发射升空。
据介绍,火箭发射后向太平洋上空飞行,约16分钟后,“大地”号与H2A火箭分离。之后卫星进入赤道上空约700公里、轨道倾角为98.16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并展开太阳能电池板。
“大地”号长4.5米,宽3.5米,高6.5米,重达4吨,是目前世界最大级别的陆地观测卫星。
“大地”号搭载有3台高性能的遥感仪:能识别地面大小约2.5米物体的全色遥感立体测绘仪(PRISM)、高性能可见光和近红外辐射计2型(AVNIR-2),以及不受天气和昼夜变化影响的相控阵型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PALSAR)。这些仪器能提供高分辨率和立体的地表测绘图像。
“大地”号设计寿命为3至5年,总投资额达550亿日元(约合4.8亿美元)。它每99分钟绕地球一周,通常46天飞行671周可以观测全球地表。为了将观测数据及时传回地球,“大地”号还采用了高速大容量的数据处理技术。
能全天候监视亚太地区
日本之前没有成功发射3吨以上大型卫星的先例,过去发射的两颗“绿”系列陆地观测卫星都因故障而停止工作,因此对此次发射的“大地”号寄予了厚望。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获知发射成功后说:“这表明我国的宇宙开发事业正稳步前进,我感到很高兴,并期待今后继续取得成果。”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吸取过去的失败教训,下大力气改进“大地”号的电气系统,期待这颗卫星能在地图绘制、陆地观测、灾害监控和资源探测等方面按设计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大地”号能对亚太地区进行全天候的监视,并且在黑夜或多云情况下也同样能够工作。
此前,由于天气状况恶劣和技术故障等因素,“大地”号卫星的发射时间曾一再推迟。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