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探明线粒体DNA只通过母系遗传的机制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新华社东京1月25日电(记者钱铮)线粒体DNA一般只通过母系遗传,是人们探索母系遗传的绝佳工具。科学家日前公布的一项研究解释了线粒体DNA拥有这一特性的机制。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储存和供给的场所。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员西村芳树和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论文说,精子的线粒体DNA在受精后不久分解,导致线粒体DNA只通过母系遗传。

科学家此前认为,可能是因为精子的个头比卵子小得多,线粒体的数量也非常有限,导致来自母体的线粒体DNA在遗传中占绝对优势。

而西村芳树等人猜测,精子的线粒体DNA容易受紧张情绪的影响而遭到损伤,为了不把质量差的基因遗传给后代,精子的线粒体DNA就自行毁灭了。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用色素给青鳉的精子线粒体DNA染色后进行观察。精子进入成熟阶段,这些线粒体DNA只剩下原来数量的五分之一,而受精后几乎全部消失了。研究人员使用特殊装置将受精后的精子重新取出观察,发现精子的线粒体完好无损,而线粒体里的DNA在受精后1小时左右就分解消失了。

来源: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