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高洛古乐后继乏人 遗产“活化石”前景堪忧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新网保定二月二十二日电(记者 吕子豪)记者今日从河北省涞水县南高洛村了解到,河北省首批入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涞水县南高洛古乐因为后继乐手断层,正面临濒临灭绝的严酷现实。

目前,南高洛村全村二千六百九十余人中,只有二十六名古乐手,平均年龄已达五十五岁,其中最大的七十七岁,最小的也已经三十一岁,而真正能操乐器的骨干乐手不足十人。南高洛村古乐会会长、五十三岁的蔡玉润表示,年轻人不好这个“艺儿”,没人愿意学,照这样下去,没几年我们就会把老祖宗传下来的曲子带进棺材!另一位南高古乐会会长、六十一岁的单玉田也表示,年轻人一是不愿学,二是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打工,没时间学。随着演技高超的老乐师相继去世,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

经专家鉴定,涞水高洛古乐历史悠久,属于古代祭祖(轩辕皇帝)和宫廷“鼓吹乐”遗存的活化石,是佛教音乐流向民间的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乐曲,其历史可上溯到唐宋宫廷歌舞大曲。

高洛音乐会的古典现今遗存七十二首,其中能演奏的有六十六首,有乐谱但不能演奏的有六首。其乐谱介于唐代“燕乐半字谱”和近代“工尺谱”之间,使用的乐器有笙、管、笛、锣、鼓、板六种。乐曲演奏分吹、念、打、对吹、对打等,尽显古朴乐风。

来源:中新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