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转制科研院所技术创新能力增强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十五”期间,我国以推进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为突破口,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转制院所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十五”期间,我国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通过转为科技型企业、进入企业集团或转为科技中介等方式实施企业化转制,进一步确立了技术开发的市场导向。科研开发从过去依靠政府给项目转变为主动面向市场找项目,科技评价从过去单纯重成果水平向成果水平与市场效益并重转变。

据对263家转制院所的统计,2004年科技投入35.8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21%。转制院所自筹投入研发费用7.3亿元,比1999年增长了45%。转制院所通过竞争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在完成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4年,263家院所的专利申报数增长22.06%,获得专利授权1150件,比上年增长42.6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增长57.74%。

随着用人机制的转变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增强,转制科研机构的人才状况逐步好转,特别是近两年引进了很多高层次的科技人才。2004年263家转制院所共引进本科以上人才5750名,另外公开招聘1492人,而同年本科以上人才流出为3242人,人才素质和能力在流动中逐步提升,促进了创新能力的提高。

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使我国科技产业规模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科技企业或企业集团。企业化转制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规范管理制度,科研院所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成本管理加强,效益大幅度上升。据统计,2004年263个院所实现总收入450亿元,比2000年增长95%。

(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