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7日正式完成对群岛电子交易公司的收购,8日纽交所将在自家市场挂牌上市。市场人士认为,这桩收购上市案的完结,不仅代表着纽交所的性质从会员制转为盈利性上市公司,同时也意味着在技术领域,拥有213年历史的纽交所不再抱守其坚持100多年的人工叫价交易方式,而锐意进入电子交易领域。
从1792年至今的213年间,纽交所的证券交易方式、制度和规模的多次变化都与技术因素相关,而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带来市场新的发展动力。回顾历史,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在纽交所的发展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1867年,爱德华·卡拉汉发明了第一台股票自动报价器,这种机械装置能够把从交易大厅通过电报传来的股票价格自动打在纸带上,实现了股票价格的实时报价。而此前经纪人只能通过定期收到的股价报告来了解交易情况。电报技术加上股票自动报价机使得股票交易价格可以在瞬间传送到全美各地,激起了民众新一轮的炒股热情。
1878年,仅仅在贝尔博士发明电话两年之后,电话就出现在纽交所的交易大厅,电话的出现又大大缩短了投资商和经纪人之间交流的速度。
1883年,在爱迪生发明电灯后4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内的煤油灯全部换成了电灯。一个明亮的交易场所展现在无数对股市充满期待的投资者和经纪人面前。
1966年,纽交所开始使用“无线呼叫系统”,该系统数年之后取代了交易所墙上的大型通告牌。以往,电话工作人员需要通过通告牌上显示的数字来通知场内经纪人,无线呼叫系统使得这种复杂、间接的呼叫方式退出历史舞台。同年,证交所还推出了电子报价显示屏。
1976年,证交所开始采用“指定指令回转系统”(DOT),可使券商直接将小额委托指令直接传送到专家柜台,而无须场内经纪人介入,大大节省了交易时间。该系统在1884年时升级为“超级DOT系统”,至2003年纽约证交所80%的委托,40%的交易通过该系统完成。
1978年,鉴于出现越来越多股票交叉上市的现象,纽约证交所开始启用“跨市场交易系统”(ITS),使得投资商可以在多个市场间连线操作,寻找最低的投资价格。
1997年,证交所开始采用“无线数据系统”,经纪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接收指令、获得市场咨询以及传送买卖报告,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
2000年,推出“直接交易系统”(Direct+),处理小盘买卖的限制指令,即预设成交价格,一旦市场触及该价格则自动成交。这种交易没有经纪人参与,交易时间也往往在1秒内完成。
现任纽交所首席执行官约翰·塞恩上台以来,主张取消“直接交易系统”对股票交易的数量和价格限制,使得更多交易可以更快进行。
根据纽交所统计,20年前,在这里的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量的90%以上是在该交易所完成的。而今天,随着电子交易深入人心,这一份额却已经跌到了72%,其余28%已经被纳斯达克市场、美国证交所等其他证券交易机构蚕食。据华尔街人士预测,这一比例在今年年中将继续下跌到65%。
杜克大学公司和证券法教授詹姆斯·考克斯说,面对新技术和新交易方式的挑战,如果纽交所继续固守人工叫价的陈规,将不可避免地继续失去更多的交易份额。而纽交所收购群岛电子则表现出其进入电子交易领域的决心。(新华社记者 金旼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