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展出汉代环保油灯 135件文物讲述古代广西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信报讯(记者王健)135件充满神秘地域色彩的广西文物,讲述从春秋到汉朝的广西居民生活,其中一盏汉代青铜环保油灯,是国宝级文物,也是首次进京展览。

本次《瓯骆遗萃——广西百越文化文物精品展》由国家博物馆和广西博物馆联合主办,于3月15日—6月15日举行,展出的135件(组)文物全部出土自广西,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春秋至东汉时期,西瓯和骆越的历史发展。

春秋至秦汉时期,江南以及岭南各地居住着众多越人,因其支系繁多,故统称“百越”。西瓯和骆越是“百越”中的两大重要支系,主要分布在今天的中国广西和越南北部。

国家博物馆的有关专家介绍,这次展出的文物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汉代的房屋模型、玉酒杯、玛瑙项链、滑石人面具等等。瓯骆地区的居民善于制造铜鼓,本次展览中就有数只大型铜鼓展出。

展览中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文物是一只羽纹铜首灯。它于1971年在广西合浦县的一处墓葬中出土。这只灯为一只顾首回望的凤鸟造型,鸟的头、身、颈、翅、尾、足等部位比例匀称,羽毛雕刻清晰。凤鸟的腹部是空的,里面装满水,凤鸟身上有一个蜡烛锥,鸟嘴内衔着一个喇叭罩。点燃蜡烛后,蜡烛燃烧产生的烟经过喇叭罩和凤鸟的颈部,进入腹腔,最终融于水中。这种环保构造既保证了照明,又可以防止烛烟污染空气,保持室内的清洁,十分精巧。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