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科技提升了兵团农业的整体水平
在农业领域,围绕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建立了动植物新品种选育、繁育、推广技术体系,节水农业、精准农业、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体系,农业标准化、农业机械化技术体系。组织实施了动植物新品种选育、农作物持续高效增产、节水灌溉、草食家畜高效养殖、数字化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批关键技术的研究。先后育成农作物新品种108个。一些新品种相继成为新疆棉、粮、油、果蔬等主要农作物的主栽品种。新品种的不断选育、繁育和推广,确保了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良种对农作物增产的贡献率达30%以上,加速了农业生产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具有兵团特色的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和首创的“膜下滴灌”技术,促进了农业革命。2005年兵团700多万亩棉花皮棉平均亩产130公斤以上,单产、总产创历史最高记录,居全国领先水平;节水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保证了兵团400万亩节水灌溉工程的实现;采用高新技术培育成功的中国美利奴新吉细毛羊和中国美利奴U品系羊,使我国细毛羊的羊毛细度从60支提高到80支以上,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十五”期间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达51%,为兵团农业生产综合水平居于国内先进地位提供了保障。
二、高新技术促进了工业产业发展
在工业领域,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攻关为突破口,重点开展了电子与信息、食品加工、新型农业机械设备、新型肥料、化工与新材料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新产品开发,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成果并在生产中应用,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提高了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十五”末已有12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制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4个、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品25个。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新疆天业、新中基、新天国际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已占有重要位置。科技进步对工业的贡献率达到36%。
三、社会发展领域的科研开发取得新进展
在社会发展领域,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卫生与健康、资源与环境、创新药物、中药现代化和公共安全等技术开展研究取得新成果。“十五”期间,有8个创新药物获国家批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用基因芯片克隆人类抗砷相关新基因”,在国内首次成功培养出了具有抗砷特性的人类正常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现的新基因被国际人类基因命名委员会确认并命名,建立了人类抗砷基因培养与筛选技术平台,对解决砷中毒防治技术难题具有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诊疗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研究,使兵团医疗卫生的整体诊疗水平有所提高。开展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完善了检疫─防疫─监测—预警一体化的动物疫病防疫技术体系,在禽流感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全面推进
以“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为目标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全面推进。对棉花等经济作物新品种及综合栽培技术,农业高效水肥利用技术,特色果蔬新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高效养羊综合配套技术,信息与微电子技术,农业机械装备技术,复合塑料化工新型材料,新疆特色中草药开发利用技术以及资源与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加大了示范推广的力度。重点推广了棉花、特色瓜果、蔬菜新品种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高效水肥利用技术、高效养羊综合配套技术、信息农业技术和新型农机具等新技术。初步建立了棉花、小麦、玉米、香梨、葡萄、哈密瓜、巴旦杏、肉羊、奶牛和肉牛等十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在生产中得到了实际应用,提高了兵团产业的科技含量,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了团场经济的发展。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来源:科技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