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中国第一束莱赛尔(LYOCELL)纤维在上海里奥纤维企业发展有限公司顺利“吐丝”,截至昨天,喷丝机经受了连续生产的考验,各项技术指标稳定。这标志着年产1000万吨莱赛尔纤维项目试车成功,这也是本市首批29项“科教兴市”重大项目中最早出成果的项目。
莱赛尔纤维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绿色纤维,相比棉、麻、毛等天然纤维,它是用木浆粕、棉浆粕等废弃纤维素作原料,因此更节约资源,原料取之不竭;相比同样以纤维素为原料的粘胶纤维,它又具有生产过程环保无毒、无污染的优点。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莱赛尔纤维问世以来,发达国家就逐步用莱赛尔纤维取代了粘胶纤维。由于技术垄断,目前全世界每年12万吨莱赛尔纤维的生产能力,全部由奥地利一家公司独占,韩、印、德、俄等国都在积极研发之中。中国2005年进口莱赛尔纤维9795吨,以海关统计的进口单价每吨2616美元计,一年为此支出外汇2500多万美元。目前全球纤维素为原料的人造纤维年产320万吨,如果全被莱赛尔纤维取代,相当于每年83亿多美元的市场空间!
上海纺控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与东华大学、德国某国家级研究所合作进行产学研合作,完成了年产100吨莱赛尔纤维的小试攻关。在国家发改委与上海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11月上海纺控、北京高新公司和上海大盛公司共同斥资1.4亿元,组建上海里奥纤维企业发展有限公司,启动了1000吨莱赛尔纤维产业化项目。仅仅用了当初奥地利公司十分之一的投资和时间,里奥的现代化厂房和机器设备就安装完毕并试车成功,向年产万吨级的大规模生产迈出关键性一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季国标参观里奥公司后,高度评价1000吨莱赛尔生产线,认为它最终产业化的成功必将“震惊世界”。
里奥的莱赛尔成功“吐丝”后,原本严密封锁的奥地利公司主动找上门来要“合作”,希望与里奥联手继续垄断全球莱赛尔市场。上海纺控董事长肖贵玉表示,如今中国化学纤维产量已达世界化学纤维产量的40%以上,但多数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纺控当初不惜重金研发莱赛尔,不光为了寻求纺控自身的科技增长点,更是为带动整个中国纤维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目前里奥公司正加紧试车备料,预计4月正式开车,6月正式出产。据悉,首吨国产莱赛尔纺控不准备外卖,而是首先武装自己,像“葆莱绒”牵手三枪、民光一样,在纺控内部先打造一条莱赛尔纺织品产业链。奥地利产的莱赛尔被称为“天丝”,国产莱赛尔也会有一个响亮的品牌,具体名称纺控正在筛选中。
来源:解放日报
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