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良性循环为常态,但不排除少量而短暂退化
美研究人员已发现在人类基因组所存在的700个区域内,基因于过去5000年到1.5万年之间通过自然选择而进行了重组。该发现为“人类仍在不断进化”这一说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芝加哥大学人类遗传学者乔纳森·普理查德与其同事本杰明·沃伊特、斯里德哈·库德拉瓦里及温小全(音)在日前出版的《大众科学图书馆生物卷》上联合公布了此发现。
[每个基因都在讲述我们适应压力的往事。]——斯彭塞·维尔斯博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
自然选择形成良性循环
“龙生龙,凤生凤”
“联合报告”显示人类进化的基因对人的味觉、嗅觉、消化、骨骼生长、肤色和脑部功能“表示负责”,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分子遗传学专家乔传令博士称,从广义角度而言,“自然选择”和“进化”是同一个概念,不过从定义上来看,“进化”是在“自然选择”的前提下发生的一种现象。
托自然选择的福,具备有益基因的人会繁衍出更多后代,而这些后代同样具备有益基因,随之形成良性循环。这种判断有点类似于我们民间的说法:“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不过,也有专家特别强调,完全的良性循环是一种常态,但不排除出现少量而短暂的退化,比如很多国家就出现了一些早衰症病例,“孩子的年龄,老人的面容”,这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尴尬局面。
总有基因能够脱颖而出
北欧先祖好饮牛奶
在被选取、接受调查的非洲、东亚和欧洲人当中,皆有不同种类的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脱颖而出。那些“获胜”的,影响肤色、头发质地、骨骼结构及生活习性的基因决定了今日不同种族之间的区别。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斯彭塞·维尔斯博士对此称,此发现有助于人类学者理解拥有类似基因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会有这样的或者那样的、“五花八门”的形态。
社会学家坚信,人类从未停止进化。芝加哥大学人类遗传学者乔纳森·普理查德则称:“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自然选择是过去1万年人类进化的主要动力,没有理由来猜测进化曾经停止过。”这种说法同遗传学专家乔传令博士的观点很类似,他也认为:“只要有自然界的选择压力,这种进化就不会停止!”
普理查德与其同事在《大众科学图书馆生物卷》上公布的数据是根据2003年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简称HapMap计划)基因工程收集的三类人种(非洲、东亚及欧洲人)的DNA变化得出的。这些数据不但有助于确认造成疾病的基因,也给人类进化提供了证据。自然选择后的指纹DNA很难识别。新近经过选择的基因,其中只有部分以前获得过识别,比如含有疟疾抗体,或者能分解乳糖的基因。据悉,后一种基因的存在可用来解释北欧人的先祖为何偏好饮用牛奶。
斯坦福大学人类学家理查德·克莱恩博士提到,三类人种中特定基因的变化很难与考古学中所记录的大事件联系起来,但是东亚和欧洲人种的变化时间和性质都与农业的发展相吻合。六七千年以前,中国境内开始普及种植水稻,而后水稻种植由近东传入欧洲。在农业出现之前,与现代中国人相似的骨骼是很难找到的。乔传令博士对此说法未给予直接证实,只是称“需要查证”。
5种影响肤色基因被发现
早期欧洲人为黑人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斯彭塞·维尔斯博士称赞普理查德的研究成果“令人非常兴奋”,这将有助于人类学家解释为什么人类的基因大体相似,但是在外在形态上却又表现出如此大的多样性。维尔斯博士还称:“每个基因都在讲述我们适应压力的往事。”
普理查德所选择的基因表中同样包括5种影响肤色的基因,这种经过选择的基因只在欧洲人种中出现,科学家认为可能是这种基因使欧洲人产生白皮肤。人类学家们在一般情况下假设,在4.5万年之前,第一个踏上欧洲大陆的现代人拥有黑色的皮肤,不过其后代很快由于日晒原因变成了较浅色的皮肤。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苏国富判断称,这完全是有可能的,由于欧洲气候比较好,日晒没有赤道附近那样强烈,人类内部基因在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情况下,经过很多年的变化,黑皮肤是有可能变白的,“不过这需要漫长的时间”。而普理查德也认定欧洲人到更晚时候才“换成一层”白皮肤的。
脑部基因仍然在进化
灵长类动物脑增大
普理查德同样发现脑部基因仍然在进化,其中包括一组头小畸形基因。此类基因一旦被破坏,生出来的孩子的大脑会比正常人小。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遗传学家布鲁斯·兰表示,在灵长类动物中,头小畸形基因的不断变化可以使大脑扩大,这种过程在近代也在继续。
去年9月份,兰博士撰写报告显示,在欧洲人和亚洲人中间分别都有一种头小畸形基因出现变化,而在其他种群的人类中也可能发现其他的脑部基因在变化。
不过,普理查德测验中未发现兰博士所提及的两种基因,但这也许是测试本身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普理查德在非洲人和东亚人中间分别发现了一种头小畸形基因在不断进行选择。另外,一种叫SNTG1的脑部基因在三类人种中间都发生了选择。对此,普理查德称:“它看起来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基因,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它究竟对大脑会产生什么作用。”而维尔斯博士则称,大脑的基因在不断进化并不稀奇,但是在弄清楚这些基因的作用之前,并不能据此推断其源于自然选择。
美早衰患者属基因突变
2003年4月16日,美国早衰症患者、当时年仅15岁的约翰·塔克特在叙说自己的病情。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院弗朗西斯·科林斯对此表示,基因突变造成约翰过早衰老。另有专家分析称,人类在不断进化的同时,不排除某些人类基因出现突变情形,朝着人类不愿目睹的方向“退化”。资料图片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谢来 实习生 储信艳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