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代表了一种中华文化
文/王人龙
关于繁、简体字之争,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嫌,从中国国内多方面的表现来看,大有将繁体字清除之势。我自幼生长在国内,看到的全是简体字。尤其是在我所在的东北地区,更是从未在街面、店铺、传媒、公告上见过繁体字,除非在查字典时,才能看到。字典上的简体字,旁边都有一个繁体字。在我的印象中,繁体字好象是古代人才写的字体,繁体字似乎早已被现代文明抛弃了。然而,事实证明我的认识是错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加之互联网蓬勃发展,内地与港台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使我知道,繁体字没有消失,还在华人中使用。除了内地使用简体字外,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国家、地区所有有华人居住的地方,几乎全都在使用繁体字。
至此,使我意识到,在当今的华人社会中,简体字与繁体字同时被使用。
因为国内长期使用简体字,使我们国人对繁体字的概念和意识产生了退化。多数人一看到繁体字,就惦记着要把繁体字改成简体字。一方面,头脑中只有简体字没有繁体字,另外就是长期不接触繁体字,使得很多人不认识繁体字。这让我想到了格林童话里面的一段故事。一个老太太抓到了一只鹰,她看到锋利的鹰爪,认为那是鹰的指甲太长了,便“好心”的帮鹰剪掉了,结果可想而知。现在国人一看到繁体字变想把它变成简体字,其实道理和老太太剪鹰的利爪是一样的。虽然表面看起来挺美,为自己减去了一些麻烦,结果却适得其反。
说实话,作为中华儿女,我是非常希望能将繁体字发扬光大的。繁体字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真正地中国字。它代表了炎黄文化,体现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当然,这是从大方面讲。小方面看,繁体字已经在港台等地区深入人心。
有报道,联合国将于2008年全面使用简体字作为中文官方文字。此事在华人圈内引发了新一轮的关于繁、简体字的争论。2006年10月份,香港青年发展网络在香港进行了一次“使用简体字调查”。此次民意调查采用了电话、电邮及面谈的形式,成功访问了450位年龄由15岁至40岁的青年人。调查的结果显示,有近8成受访者不同意在未来香港本土中国语文的应用上,舍弃繁体字而采用简体字,并作出任何官方上的改变。
这个调查可能会让国人大跌眼镜,香港的青年人为何会抵制简体字,而固执的坚持使用繁体字呢?
香港尽管曾是英国的殖民地,但却能很好的继承中华文化,使用繁体字就是如此。在香港的街头巷尾,繁体字到处都是。香港人从开始学习写字时,就写繁体字。写一篇文章,尽管会出现用简体字代替不会写的繁体字,但如果你要一个香港人用简体字写作,他会感到非常的不适应,还不如用繁体字写呢。
香港人从小就学写繁体字,如同内地人从小就学写简体字一样,这已经是难以改正的习惯。内地接触到了港台文化,香港同样也感受到了来自祖国大陆的文化。“使用简体字调查”中显示,有近4成的受访者经常或间接在日常工作、学习中接触到简体字。因为内地的图书要比香港便宜很多,很多人都会选择购买内地的图书,学生会买内地出版的练习册,这也增加了人们接触简体字的机会。繁、简体字正在交汇的融入到两岸三地民众的生活中。
我倒觉得,不必在繁、简体字的使用上过分较真。各地情况均有不同,习惯总是难以改正。习惯使用简体字的,就继续使用简体字;习惯使用繁体字的,就继续使用繁体字。没有必要谁把谁给同化掉。简体字简单,容易书写,易看易懂。而繁体字则是中华文化五千年沉淀下来宝贝,繁体字体现的是“形、音、意”,见证了中华文化5000年的发展。
汉语已经成为继英语后世界上第二大语言,中文越来越会受到世界上的重视。作为炎黄子孙,最好应该是繁、简体字都会写。字正腔圆的中国话,方方正正的方块字,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在世界走向大同的今天,我不赞成本民族之间的文化吞噬。
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看,简体字不应该完全取代繁体字,繁体字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字,体现了一种中华民族的文化。汉族已经丢失掉了太多本民族的东西,不应该再把标准的汉字也给舍弃了。否则,真的是太对不起后代子孙了。
200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