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恐龙可能会挖地洞 躲避恶劣气候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美国和日本3名研究人员在美国蒙大拿州西南部一个地下洞穴发现小型恐龙化石,他们在将于21日出版的论文中称,从这种恐龙的化石上,他们发现恐龙具有挖地洞习性的证据。

发现化石的地洞里堆满沉积物,一条长2米多、宽约70厘米倾斜蜿蜒的隧道通向洞穴最深处,这种洞穴与现在的斑纹土狼挖的洞穴在某些地方有些相似。

研究人员在洞里发现一只成年恐龙和两只幼年恐龙的化石。它们口鼻部骨骼化石、肩胛带和骨盆的骨骼化石具有那些能挖洞和搬土动物的特点。研究人员根据其椎骨推测,成年恐龙长约2.1米,体重约22公斤至32公斤,这在恐龙家族中属小型。

这些研究人员说,埋藏化石的土壤可追溯至白垩纪中期,距今约1.1亿至1.35亿年。他们说:“这是首次有化石和遗迹证据显示恐龙具有挖地洞习性。”

研究人员的论文发表在将于21日出版的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上。蒙大拿州立大学的戴维·瓦里基奥领导此次研究。他说,地洞可以帮助小型恐龙在恶劣气候下生存。与哺乳动物不同,爬行动物无法维持自身体温,而洞穴可以为它们在酷暑中遮凉,在极地和寒冷山区可让它们保持温暖。

研究人员猜测,这种“挖洞恐龙”在其它种类恐龙灭绝后可能还幸存了一段时间。

来源:新闻晨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