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石笋温度纪录显示两千余年北京夏季变化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本报北京1月28日电自春秋战国以来2650年间北京夏季温度,逐年记录在北京房山区石花洞的一块石笋里。石笋记载的温度显示,北京地区气温自1600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这和国家气象局的结论不谋而和。有关专家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长的逐年温度记录,也是世界上最长的石笋逐年温度记录。

图为北京石花洞的石笋切片,在显微镜下,其上面的年层清晰可见(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李斌摄)

北京石花洞是我国北方最宏大、沉积类型最丰富的岩溶洞穴,它在六七千万年前发育形成,洞内石笋、石饼、晶花石菊、石瘤、石盾等各具风姿。1995年以来,北京房山区石花洞景区管委会约请并配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以及北京市地质调查院等研究单位有关专家,在石花洞开展了洞穴石笋气候记录和洞穴环境变化的长期研究。专家们在石花洞取得一根将近20厘米高的圆柱体石笋,将石笋切开并磨制成薄片后,在显微镜下用普通透射光观察,发现石笋有如同树木年轮一样清晰的生长层,这些岩溶化学沉积物构成的生长层,其厚度大约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不等,连续的层序仿佛是一部没有断代的编年史书。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例石笋生长层。由于石笋年层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年代,因此可以形象地称之为“时钟”。有了石笋年层这个天然时钟,就能知道过去某个气候事件发生的确切年代。科研小组把石笋研究数据与气象记录数据进行比对,建立起一个转换方程,比如10微米的层厚代表多少摄氏度,按照这个方程可推算更远年代的气候状况,这样,用石笋年层厚度序列定量,便重建了北京城2650年来的夏季气温曲线,成为“千年温度计”。

2003年6月,研究小组在美国的《地球物理研究通讯》上发表了这项研究成果。以后被《科学》、《自然》等国际著名科学杂志陆续引用。现在石花洞的温度记录已经是国际气候学界所建立的北半球最近两千年平均温度序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小组负责人谭明介绍,这项研究还在继续,目前石花洞石笋测定的最长生长年代超过40万年。随着科研的深入,将来一定会有更多更精确的数据出来。希望能增进人类对过去地球气候变化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对未来地球环境变化的预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