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表明:我国部分海岸受侵蚀“后退”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新华网北京1月15日电(杨文婷、李斌)国家海洋局2006年开展的海岸侵蚀监测表明,我国部分海岸受到侵蚀“后退”,有的每年“后退”数米甚至十数米,对部分沿海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影响。

这是记者从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的《2006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获悉的。

监测显示,过去三年,辽宁省营口市盖州至鲅鱼圈有15公里的沙质岸段受蚀后退,最大侵蚀宽度为2米,年均侵蚀宽度0.7米。海岸侵蚀导致沿海公路破坏,农田、防护林和贴岸建筑受到严重威胁。

在山东省龙口至烟台岸段,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侵蚀的岸线约35.6公里,年平均侵蚀宽度4.4米,与2003年监测结果相比,海岸侵蚀长度增加6.8公里,年海岸侵蚀速度增加3米。

2003年4月至2006年5月,江苏省连云港至射阳河口岸段沿岸海堤受侵蚀破坏严重的岸线长度为19.75公里,年平均侵蚀宽度为16.8米,海岸侵蚀冲毁数千亩盐田、养殖鱼塘和虾塘等。

在上海市,崇明东滩岸段2006年5月至10月间,岸滩侵蚀长度8.14公里,平均侵蚀宽度37米,直接威胁附近沿岸海堤安全。

海岸侵蚀速率缘何增加?公报指出,除监测岸段地质岩性相对脆弱、海平面上升和频繁风暴潮影响等自然因素外,海滩和海底采砂对海底自然平衡的破坏,海岸工程修复对环境动力条件的改变,以及上游泥沙拦截使得入海泥沙量的减少等人类活动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