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两国12月22日签署了《地理空间情报合作官方文件》。这将使双方相互提供各自掌握的世界各国的详细地理数据,包括地形、航路、最新测量数据以及地名、航线、地磁气、东海深度等广泛领域。分析人士认为,表面上,这份文件是为了应对来自朝鲜的威胁,而事实上,美日加大互换有关中国地理情报的意图也十分明显。
日在美设立情报协调机构
从美日两国情报单位的设置情况来看,双方分享地理情报的单位应该分别是美国防部下属的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和直属日本防卫厅的“中央情报队”。前者由美国防部制图局、中央图像办公室、防务分发计划办公室和国家照片解读中心合并而成。它有权指导美国防部空中侦察办公室、国家侦察办公室、国防情报局、中央情报局的相关业务部门联手为美军作战部队提供战役战术级地理情报。后者在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两大情报机构——“中央地理队”和“中央资料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成,中央地理队主要负责搜集国内外的地理信息,绘制地图供陆上自卫队作战之用。此外,日本防卫厅还在华盛顿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情报机构办公室,负责与美国防部进行情报沟通。预计该办公室将在日美两国分享地理情报时发挥协调作用。
美日互通中国地理情报
此次美日分享第三国的地理情报,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双方交换情报的重点。比如美国对东海海域的水下情况就十分感兴趣。尽管美国经常派遣海上侦察船在东海海域活动,搜集海底信息,但毕竟活动范围有限,并且难以长时间活动,无法满足美国对东海海况的需求。在美国看来,如果无法得到详细的东海海域资料,一旦台海发生冲突,美国的潜艇将难以前进部署。因为东海海域属于近海,海底情况远比深海复杂,诸如涡流、洞穴、暗礁等对潜艇的威胁极大,如果不预先掌握海底情况或者操作不慎,很可能发生灾难。而日本海上自卫队和海上保安厅在东海海域活动频繁,对水下的情况比较熟悉,可以满足美国这方面的需求。
而美国为日本提供的关于中国军港建设的地理情报,则可以帮助日本掌握最感兴趣的中国海军的发展方向。美国的间谍卫星可以不间断地对中国进行覆盖式的侦察,通过卫星图片的持续判读,可以跟踪中国港口的建设情况,并通过港口周围土质、潮汐变化和建筑规模等情况来判断新建军港可能承载军舰的吨位。这些情报对于一直觊觎中国东海利益的日本而言是十分宝贵的。
在中国大陆周边形成“情报包围圈”
为了遏制中国大陆的发展,美国已经沿中国大陆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个“情报包围圈”,与部分国家和地区共同搜集和分享针对中国大陆的情报。除日本外,还包括台湾、印度、蒙古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虽然美国并没有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签订任何官方的正式情报交流文件,但针对中国大陆的情报分享工作却一直在暗中进行。在这里面,美台之间的情报合作是重中之重。台主管情报工作的“国安局”每年都派员到美国进行情报交流。美国拍摄的中国大陆的军事卫星图片也会与台湾分享。此外,美台合作在台北阳明山建立的侦听站,专门搜集源自中国大陆的信号情报。(特约记者 章名岂)
《环球时报》 ( 2006-12-26 第08版 )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