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长坦承中国世遗存在建设性破坏和过度开发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新网12月22日电 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坦承,中国目前在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确实存在着“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的倾向,确实存在着某种“建设性破坏”和过度的开发。

据中国文化部消息,孙家正是18日在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上发表上述讲话的。孙家正介绍说,20年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一条艰辛而辉煌的道路。目前,中国已经拥有33处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4处,在世界遗产的保护、监测、管理、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他强调,目前在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确实存在着“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的倾向,确实存在着某种“建设性破坏”和过度的开发。孙家正说,我们十分感谢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为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所做出的艰苦努力。我们也完全理解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希望通过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高当地知名度、刺激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美好愿望,但是必须指出,如果我们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这样的一个层面,那就谈不上真正的文化的自觉,而是一种功利主义掩盖下的更加有害的文化愚昧!

孙家正说,一些地方由于不能正确理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和全部的意义,在申报之前大动干戈,申报之后就将这项工作抛到脑后;还有的则是在申报成功之后热衷于大兴土木搞建设、大张旗鼓搞开发,而对遗产保护急需的管理、规划、抢救、修缮、展示乃至安全保卫工作则漠不关心,甚至掉以轻心。这是十分令人不安的。

孙家正强调,一个地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作为当地政府,一是要从体制和力量上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单位的管理;二是要加大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三是教育民众,协调各方珍惜、爱护这些文化遗产;四是要加大执法力度,保护文化遗产的安全。

孙家正指出,近几年,在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曾经发生过一些事故,各地要引以为戒。武当山遇真宫的焚毁、大足石刻的接连被盗以及一些遗产地因过度旅游开发而对遗产本体和环境形成的种种威胁已经证明,凡是忽视保护和管理的遗产地,不仅遗产本身的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其经济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都将面临难以为继的严峻形势。总之,世界遗产濒危名录的制度设计以及发生在国内外的一些前车之鉴,都要求我们必须深刻反省,警钟长鸣。

来源:中新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