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预防控制有关情况介绍
最近一段时间,公众对狂犬病的预防控制问题非常关注。经向有关专家了解,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全世界每年因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5万多,而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北美和欧洲, 狂犬病主要限于野生动物, 人狂犬病多为输入病例或在异地感染入境后发病; 而人的狂犬病多见于亚洲的印度、泰国、斯里兰卡、柬埔寨、孟加拉、越南和缅甸等国家, 我国也属于人狂犬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
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是我国狂犬病病例高发的时期,1981年发病数达7028例。从80年代中期以后,在卫生、农业、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共同努力下,我国狂犬病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1996年全国仅报告发病159例。但是,自1997年起,全国部分省份狂犬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几年来,部分地区疫情上升十分明显,发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2006年1~8月全国共21个省份有狂犬病发病报告,共报告病例1874例,其中1735例已死亡。与2005年同期相比,发病数增加了29.2%。发病数较多的省份有贵州、广西、湖南、广东、湖北等省(自治区)。狂犬病全年均有发病,根据人们衣着情况和与狗等动物接触机会的多少,导致夏秋季节发病相对较多,冬春季发病相对较少。2006年1~8月份,各个月的全国发病数较前两年均有所上升。
造成近些年狂犬病疫情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一、公众养犬大量增加,城市的宠物犬、农村的看家犬等数量及密度均明显增加;二、犬只管理工作不到位,犬免疫接种率下降;三、公众对狂犬病危害认识不足,被犬咬伤的患者未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和狂犬病疫苗接种措施。对部分省份的201例狂犬病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显示,大多数患者未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及疫苗接种等措施,在被调查患者中进行伤口处理、全程注射疫苗和使用免疫制剂的比例仅分别为29%、3%、1%。
针对疫情形势,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已采取了加强犬只管理和免疫,医务人员培训,健康教育等相关措施。专家建议:一是规范犬只管理。按照公安、农业等犬只管理部门的要求对犬只进行登记,定期为犬只接种疫苗,避免犬只与其它来源不明的犬只接触;看管好自家犬只,避免咬伤他人。二是被咬后的处理。公众应尽量避免被猫、狗等动物咬伤。被咬伤后,应尽快就近进行伤口清洗和到医疗机构接受暴露后预防治疗。可用20%的肥皂水或1%的新洁尔灭彻底清洗,再用清水洗净,继而用2%-3%碘酒或75%酒精局部消毒。局部伤口原则上不缝合、不包扎、不涂软膏、不用粉剂以利伤口排毒,如伤及头面部,或伤口大且深,伤及大血管需要缝合包扎时,应以不妨碍引流,保证充分冲洗和消毒为前提,做抗血清处理后即可缝合;可同时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和其他抗感染处理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他感染,但注射部位应与抗狂犬病毒血清和狂犬疫苗的注射部位错开。
卫生部新闻办公室
二〇〇六年九月二十五日
来源:卫生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