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长亲自批准采访
普列谢茨克——一个让敌对国家胆战心惊的地方。1957年,苏联在此秘密建造了洲际弹道导弹基地,此后,该基地几乎承担了俄军所有重要导弹和卫星的发射任务。目前,它是俄内陆唯一一个拥有现役航天发射场的基地,在这里不仅发射过几十枚俄军最新型的“白杨—M”型弹道导弹,而且储存了俄罗斯60%的核弹头,总量达数千枚。经过两年申请,并由俄国防部长亲自签署相关文件后,凤凰卫视记者卢宇光才被允许走进这个俄军保密级别最高的地方。他向本报编辑讲述了普列谢茨克的种种神秘之处。
与外界的“连接时间”只有4分钟
9月初的一天,卢宇光(以下称“记者”)一行从莫斯科的火车站乘火车出发,方向是西北部的阿尔汉格尔斯克。与记者同行的包括俄国防部外国记者中心的一位副处长和俄国防部保密局的一位处长。在采访过程中哪些地方能拍,哪些地方不能拍由他们决定。说实话,普列谢茨克具体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的什么位置,记者一点也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地图上没有的地方。每天从莫斯科到阿尔汉格尔斯克的火车有4班,但只有1班火车在普列谢茨克停靠。记者发现,这班火车的进站时间是凌晨4点,而且只停4分钟。也就是说,火车摸黑进去再摸黑出来。后来记者还了解到,每年6月,普列谢茨克会出现极昼现象,全天24小时都是白天。到那时,所有经过普列谢茨克的火车都不能停车。
凌晨4点零5分,记者抵达普列谢茨克。当时周围一片漆黑,来接站的有五六名军官,其中包括普列谢茨克保卫部的一名处长。上车后,军官宣布,没有他们的命令不准拍摄,并亲自检查摄像机是否关掉了。记者的手机要全部交给他们,到达相应地点后再发还。车子走了30分钟,大概是7公里的路程。经过3道检查线,记者一行进入到了一个叫“和平城”的地方。这个城市是俄罗斯战略火箭军13391部队的驻地。它与俄罗斯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级别一样,驻守部队是一个军级单位。实际上,和平城是一座军人城。据介绍,这里的军民比例是7∶1。在后来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和平城的市长曾是普列谢茨克导弹发射团的团长,这里的很多社会服务机构如商店等都由军人负责,连扫马路的都是军人。
进城没多久,记者被送到招待所。令人惊讶的是,这家招待所的豪华程度在莫斯科都很少能见到。现在的俄罗斯宾馆中,很少能看到液晶彩电,而这里全部是超薄型的液晶彩电。在这里住一晚要150美元,与圣彼得堡的四星级宾馆是一样的。过了一会儿,有军官来给记者上课,清楚地讲明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能拍,并给了记者一份第二天的拍摄计划。在第二天早8点有人来接记者之前,没有军官的许可,记者不能走出宾馆一步。为此,记者在宾馆内到处看了一下,宾馆墙壁上挂着很多各国军方代表团和重要人物的照片。其中也包括中国航天代表团,因为1998年的时候,中国在这里发射过一颗卫星。
地面上只有通气孔和发射架
记者第一天采访的地点是距和平城60公里的10号发射场。在路上,记者发现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广袤的原始森林,在森林中则隐藏着一道道岗哨,还能见到不少电网、混凝土墙和隔离区。公路两旁是四通八达的铁轨,不断能看到货车和军人乘坐的客车从身边驶过。据了解,从和平城到各发射场最近的距离要60多公里,最远处达300多公里,每天通过铁路、公路,从城内向各发射场发送早中晚班车和加班车辆40多车次,而且全都是免费乘坐。最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这里的铁轨宽度是普通俄罗斯铁轨宽度的两倍。在这里行驶的火车十分宽大,从外部进入基地的火车都要换轨。从军事角度来讲,由于这里经常要运送导弹,对于火车宽度、承重和稳定性的要求应该是比较高的。
10号发射场是普列谢茨克专门发射外国卫星的地方。自1957年建成以来,这里一共发射了700多次。1980年3月18日,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在这个发射场进行燃料加注时发生爆炸,45名技术人员当场被炸死或因跳下发射架而摔死。因此,记者进入发射场后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刻着所有死者的名字。发射团团长介绍情况后,带着记者上了发射架,这个发射架有100多米高,上去要坐电梯。发射架立在一个轨道上,是可运行的。发射导弹时一般都是先把导弹运进来,竖起来,发射架迎上去把导弹抱住,然后加注燃料。记者上到60多米高的时候,陪同军官明确指出哪些地方能拍,哪些地方不能拍。记者从发射架向下看,发现周围两三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布满了通气孔,通气孔上是一截不高的小烟囱。上到100多米的高度后,记者发现周围有10多个发射架,但看不到厂房,也看不到指挥中心。由此可见,俄军的指挥系统、换装系统包括导弹系统应该全部隐藏在地下。由于当天要发射韩国卫星,记者抓紧时间采访了燃料加注连的连长谢尔盖。他说:“6点起床,7点15分上班车,1个半小时路程到阵地上班,然后开始日常课目,下午5点下班。月薪是1.3万卢布(约合500美元)。”谢尔盖参与过10次导弹发射,得过数枚勋章,在当地也算是功勋连长了。
基地司令仍在用插孔电话
记者第二天到基地的指挥中心进行采访。按规定,外国人不得进入指挥中心,因此,记者只能让摄像师康斯坦丁进去拍摄。拍摄进行了4个多小时。让记者不解的是,俄战略火箭军普列谢茨克基地的司令安纳托里·巴什拉科夫中将专门有一个总机台为他接转保密电话。3个女兵操作的仍是那种插孔式电话。记者采访了通信排的一个女上尉。据她讲,基地建成49年来,一直都使用这种电话。因为这种电话保密性好、经久耐用而且万无一失。因此,尽管现在的通信技术十分发达,但普列谢茨克仍用那种老式电话。
让记者再次感到惊讶的是普列谢茨克的地下观测中心。记者先是从地面乘电梯向下,然后转乘老式的扶梯,上上下下,左拐右拐,才到了观测中心。这里的设备非常先进,它的电脑系统和大屏幕与莫斯科郊外的航天指挥中心是联网的。它的大型屏幕墙可以显示哪些卫星从基地上空飞过。俄方人员指给记者看,从屏幕上可以看到美国等国的间谍卫星飞过普列谢茨克上空的时间。这些卫星的经度和轨道参数等信息都能看到。基地的预警中心记者没能进去,据司令介绍,这个预警中心是俄罗斯全境反弹道导弹的控制系统。任何地方的导弹进入俄罗斯境内,这里都可以发射导弹进行拦截。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参观了其他发射场,包括“白杨—M”型导弹的发射场。这种导弹十分先进而且对外界来说非常敏感。据了解,“白杨—M”型导弹射程在1.5万公里以上,发射时可以携带10个以上的分弹头,以5倍于音速的速度飞行,而且在飞行末段可以从各个方向规避对方的反导系统。这种导弹系统在普列谢茨克已经至少装备了两个团。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表示,“白杨—M”型弹道导弹在20年之内不会有敌手。
记者看到了行驶的导弹列车
第三天,记者又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在苏联和现在的俄罗斯始终有一种列车,它没有终点,也没有编号,它就是导弹发射列车。这次,记者在普列谢茨克看到了正在服役的这种列车。据介绍,这种列车将服役10至15年,列车上装有长达33米的“撒旦”导弹。记者当时看到一列导弹列车正驶往一个洞库,准备将一种退役的“撒旦”导弹拆卸下来,用来发射一颗别国卫星。这种列车有3个火车头、8节车厢,车厢与普通客车的车厢一模一样。但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车厢的连接处是假的,至少有3节车厢是整个连在一起的,因此,这种导弹列车拐弯时的速度不能太快。随后,记者进入了一座拆卸老式“撒旦”导弹的巨大洞库,它有60多米高,100多米宽。在这里,导弹列车的车厢盖前后掀开,竖了起来。车厢四周自动放倒,形成了一个坡,发射架是可以向两边移动的。在这种状态下,导弹将被拆下来。
在采访中,基地司令表示,普列谢茨克的16任司令从来没为经费皱过眉。2004年至今,普列谢茨克已发射了40次“白杨—M”型导弹。这种导弹一枚的售价是7000万美元,发射一次要10万美元。基地内还有一个800多人的研究所,他们研制“白杨—M”型导弹,12年共花了30亿美元。可以说,俄罗斯给普列谢茨克基地的经费非常充裕。
在普列谢茨克的采访结束了,记者于当地时间24点45分乘火车离开了这个神秘的地方,离开的那个夜晚,四周仍一片漆黑。(李剑整理)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