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7日电题:“我们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
新华社记者吴晶晶、王娅妮
今年5月举行的中国科协七大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当选为中国科协主席。
做过医生,当过大学校长,身为科学家,又是民主党派的负责人,现在,又作为我国“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新任“当家人”,韩启德对我国科技工作有哪些看法呢?在此间举行的2006中国科协年会上,新华社记者就此对韩启德进行了专访。
“科协在推动科技界戒除浮躁方面理应有所作为”
一段时间以来,科技工作者的学术道德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案例屡屡见诸媒体。对此,韩启德认为,把中国的科学道德问题讲过头,是不符合实际的,也会极大地打击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绝大部分科学家还是在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认识到中国科学道德问题的严重性。现在科技界存在的作风浮躁、急功近利等现象,有道德缺失的原因,也有学术环境复杂的原因。我国过去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在近三百多年世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了,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宣传普及方面也落后了。”
韩启德认为,首先应该做好科技工作者的自我教育工作,同时加强对不端行为的检查,“中国科协历来非常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早在1986年,中国科协就率先制订了中国科协道德行为规范。1996年,中国科协常委会成立了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以加强科学道德建设。”
他透露,目前,中国科协在加强科学道德的教育与宣传方面,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制订《中国科协科学道德规范》,推动全国学会制订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规范,逐步建立会员诚信档案制度等等。
“学术交流对自主创新有先导性作用”
有人认为,在思考、讨论、发现、实证这个科学思想创新的链条上,中间有了缺失环节,学术交流有边缘化的趋势,以至形成“有学术没交流”的现象。
“学术交流对自主创新有先导性作用。”韩启德认为,科技工作者应结合科学前沿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发现创新人才。
中国科协的职能之一就是为科技工作者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韩启德说,中国科协今后将多举办学术沙龙等活动,大力提倡学术批评和学术争鸣,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为科学家萌芽时期尚未获得主流认可的学术观点、理论以及灵感提供交流平台,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造力。
他还表示,应将学术交流与人才选拔结合起来,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创新人才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将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的质量”
科普是中国科协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目前我国科普工作的质量不高。
“从法律和政策环境来说,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拥有很好的科普环境。”韩启德说,我国于2002年出台了当今世界唯一的一部专门针对科普工作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今年3月由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对科普工作提出全面要求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但他坦承,当前我国科普工作还面临很多困难,主要是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等。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科普工作的质量。”韩启德表示,中国科协将重点提高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以此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此将加强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科普基础设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等基础工程的建设,提高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完)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