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约一百五十万年前一个聪明而幸运的原始人第一次发现火原来是可以被控制和使用的之后,人类赖科技以生存的历史便开始了.缺少尖锐锋利的爪牙,长空翱翔的羽翼,畅游深海的鳞鳃和开山碎石的神力,人类只可凭借懂得利用科技这一武器为自己在世上争一席位.但如果说人类依赖科技为生,科技亦同样的依赖人类才可不断发展.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科技使人类成为地球万物的主宰,同时,人类也使科技得以发展,却很少人对科技与人之间的关系给予注意和重视.然而,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日益复杂使现代人对其依赖性越来越大.从简单的准备午歺到复杂的载人宇航技术,科技似乎己成为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这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有意识地使用和发展科技正是分隔人类与其它动物的藩蓠.现代科技与现代人的关系这一课题必须被重视和深入研究.
要了解和分析现代科技,我们必须研究以一个人,或更为广义的,一群人,以至整个社会为个体通过科技与周边环境的接触和互动.透过比较在有和没有科技的情况下,这一整体与外界产生互动时所产生的感知的分别,我们就可以对科技给人类感知带来的影响有所了解.一个整体的感知是由其文化及科技背景所决定的.完全不依赖任何科技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它只能存在于幻想之中.研究时只可阐述感知,而不可尝试提供解释.这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整体,所感所受可以是客观事实,但对于这种感知所提供的解释却都无可避免地受其文化和科技的主观影响.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之下,当代哲学家艾迪(Don Ihde)提出了关于科技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些很有趣的见解,笔者把它们整理了一下,粗分为以下五种.
第一种关系主要是把我们的身心在有意无意之间与科技连成一个整体,然后以这一整体与外界互动.在这种关系中,本应作为科技使用者的我们,人,往往反而被代入的科技所支配.这样的科技所存在的价值在于可使令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增强或"修补"人的固有能力.附合这一定义的科技产品比比皆是,如望远镜、视力眼镜.前者增强视力,令人能看到本来因距离远而看不见的事物;后者"修补"人原来有,但却因种种原因而损坏了的功能.还有一些赋予人本来没有的能力,如电话让人拥有了即时远距通讯的能力.以上这些科技的共通点是它们都可以增强人与外界的互动能力,但人们却往往在使用时忽略它们的存在.人们唯一注意到它们的时候,通常都是开始和结束使用它们的时候:如戴上和脱掉眼镜;打开和盖上望远镜的镜头盖子;打通和挂上电话等.在其它的时间里,它们都俨然是我们的一部分.
与第一种关系不一样的是,第二种关系将科技与外界连结在一起,我们的角色则只是纯粹的观察者.我们并不与外界进行任何接触,而是外界通过科技向我们展示自己.然而,这样的展示是真实的吗?我们作为观察者,只可接收通过科技所传递的讯息.但这些讯息受外界客观因素和我们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却往往是不准确的.而且,对这些讯息我们还要经过相应的诠释与解码,否则我们很难去理解这些讯息.
属于这一关系的科技不少,其中一样我们常用的就是地图.在遥远的古代,地图的重要性就己经被人们所认识.一份准确完整的地图是非常宝贵的.由于古时的地型探测技术落后,地图的制作也相当的简陋.图上所标的都是一些比较明显的标志,如山谷、河流、城镇、关卡等等.由于图上所标不多,每个标志都可细细描画和详细注明,令看地图的人一目了然.但现代的地图则不同.先进的测地技术令我们有能力制作精确详尽的地图,图上的标志也大量增加.也因此,图上标志不能再象古时一样详细的描画,而只能用一些尽量有直观意义的抽象标志.然后再对这些标志在地图边加以诠释.试想如果地图上的标记没有相应的诠释,我们是不可能完全看懂和利用地图的.因为即便有极聪明的人能猜到图标的意义,地图本身却是三维空间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也就是说地图本身就是科技对外界讯息的一种诠释,那么这个聪明人也还是在科技所带出的诠释之中.在这一意义层面上,地图就等于和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而人们就透过科技提供的窗户观察外界.
在第三种关系里,人是科技的使用者,但科技本身却不必与外界发生直接关系,甚或连人本身也不必与外界发生直接关系.互动只存在人和科技之间.有趣的是,在人与科技的互动之中,人经常不是发号施令的控制者.相反,在人使用科技的前题下,科技往往牵着人的鼻子走.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坐在电脑前看这篇文章的朋友最清楚.大家试过因电脑当机而损失数小时,甚至一整天的工作了吧? 就在笔者写本文的刚才,电脑就当了,损失了本天的写作时间,令我对这一种关系有了更深的体会.
常被人们忽略的一些科技落在第四种关系的范畴之中.第四种关系所描述的科技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背景里面,如不刻意的留意是不会发现它们的存在的.这些科技与等一种关系所描述的科技异曲同工,它们都只需要人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的接触,其余的时候它们都是默默地工作.当然,两种关系存在着根本的不同:第四种关系的科技并不改变或改善人的能力.如空调、稻草人、歺桌上的蜡烛等,它们都在世界的背景中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但它们并不改变人们的既有能力,它们只不过把环境稍微改善一下,使人们更加感觉舒适.
最后的是一种非常玄妙的关系,用艾迪自己的话说:"这种科技对人类而言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Technologies falling into this category are at the fringes of experience and
the horizon of perception that may not be able to recover, yet they are so close.)在这种关系里,科技与人的关系可以说被推至了极限.当这样的科技被投入使用之后,它就与人的关系就变得若即若离.不但人没有机会有意识地与之产生互动,甚至连它的存在也很容易被人们淡忘.就象是它进入了自己的空间中,自行发挥功效,不再需要与人接触.这种科技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治病用的药物.在药丸在被人们使用之前,它就自己静静在自己的空间中,与外界或是人们都没有任何接触与互动,但人们在意识中是知道它们的存在的.但当药丸被吞服后,在我们的意识中它己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它所提供的功效.但药丸本身却并无消失,它只是离开了人们的感官世界,进入了自己的世界并在那里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时候,即使人们想要与之接触,也必须通过一系列不正常的操作.(以上观点参考整理自,笔者译名<科技哲学,科技条件集>)
象这样地对科技与人的关系的分析和描写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就是这样的关系指导原则是研究时只可以凭空想象的实验来获得资讯.但就如前面提到过的,完全不依赖科技的人类团体是不存在的,也因此,根本没有人有资格进行这样的想象实验.就更不用说因进行这些实验而得到的感知讯息了.这就象一个正常人是不可能完全准确地了解先天失明人士的感觉一样,无论他如何尝试,他都有自身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又无可避的干扰着他对新经验的感觉和接受.同理,失聪的人亦永不可能理解<天鹅湖>的美妙旋律给一个正常人带来的享受.
同时,第一种关系也存在着逻辑上的问题.在第一种关系中,科技在与人类的最初的接触之后,就应该暂时在人的记忆中退去.但我们怎可能知道它是否己引退去了呢?只有我们想起它的时候我们才能知道是否己经忘记了它.而这"想起它"的行为却正好摧毁了"忘记它"这一条件.因此这里便产生了一种逻辑谬误,"因"是"果"的产生条件,但同时也是毁灭条件.因此,这一种关系是存在先天性的缺陷的.
如数学上的微积分,要弄清楚科技、世界与人的关系是需要寻求一些根限条件的,而寻求极限条件在数学上就是让其归零.为此,三者的关系式可以被列成 我--科技--世界."
第一种情况,将"世界"归零.这样一来,人依赖科所要去感知与接触的对象己经消失,科技似乎己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但其实却不然,人类的感知未必全来自于外界的物质世界.就象植物人一样,外界对其而言己经相当于不存在,但此时科技的重要性非但有意义,而且是悠关生死的.虚幻和主观世界的存在令即使在物质世界归零的情况下,人--科技 这式子依然成立.除非我们找到把想象空间与世界一起毁灭的方法.A'
第二种情况,将"科技"归零.由于关系式是人为地被设计成科技是我与世界的链接,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所有关系都破灭了.其中的逻辑十分简单,根据之前的定义,完全没有科技的人类团体是不存在的,因此也不可能有任何人能就此作出讨论,所以所有关系都被破坏.这将是一个十分沉闷的情景.
第三种情况,"我"归零.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情景,因为除第一种关系外,其它所有的关系都仍然存在.而第一种关系之所以消失是因为科技是要与人结成一个整体的,"我"的消先便代表着这一整体的消失.但在其它的关系中却没有一种有这样的特质.它们的依然存在所隐藏的意义是非常可怕的.这就是,一且科技得到充分的发展,它就不再需要人类为它的载体.它就如得到自己的生命一般,可以自行生存,长大,繁洐.这样的好处是,假如有朝一日我们因任原因而被毁灭,起码我们所创造的科技还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为"人类"这个光辉而可怜的物种的曾经存在提供证明.但坏处却是灾难性的.当科技一直发展下去,终有一天它会进化出如人类一样的意识.而后会发现曾经有一篇文章写过将"我"归零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届时就真的是电影<黑客帝国>重新翻拍的现实版了!
作者:柔居社区云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