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触媒给环境污染治理带来“光清洁革命”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7-03-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新华网北京8月30日专电(记者 杨步月)您知道吗?以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吸收太阳光或照明光源中的紫外线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其表面形成具有强氧化性的自由基,可以把空气中游离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及微生物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净化空气、杀菌、除臭等目的。

这种半导体材料被称为光触媒。近日,光触媒的发明人——来自日本的滕岛昭先生在北京就光触媒技术的推广工作,与中国的相关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进行了现场交流。据滕岛昭介绍,光触媒又称“光催化剂效应”,是他与另一位学者1967年做实验时偶然发现的。几十年来,众多国内外厂家利用光触媒技术开发出防污建材、抗菌瓷砖、空气净化设备等环保产品,并在建筑、医疗、水处理、室内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新兴产业。2004年全球光触媒相关产品市场规模达到500亿美元,2005年则翻了一番。

光触媒给环境污染治理带来了一场“光清洁革命”,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主任宋广生认为,在全球环境恶化、病毒性传染病时有发生的今天,借鉴日本发展光触媒技术的经验,充分发挥光触媒技术在我国建筑装饰工程和室内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完)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